《解放战争》教案2
【学习目标】考纲: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与能力: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重庆政协;内战全面爆发、重点进攻、反攻、决战;土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过程与方法:记忆基本要点;交流基本看法;史料研读、问题探究;广泛联系,注意发展的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共取得了胜利。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
1.重庆谈判。背景,抗日胜利民族矛盾解决,国共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人民要求和平建国,国军滞留西南需要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谈判,1945年8月28日-10月10日。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保障民权等,但解放区军队和政权未达成协议。
2.重庆政协。依据,《双十协定》规定召开。召开,1946年初,国、共、民主党派参加。结果,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确定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等原则。意义,和平民主运动高涨,使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3.内战进程。1946年6月底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内战全面开始;1947年春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中共反攻开始;1948年9月-1949年1月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5月后追歼残敌。
4.土改。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作用,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支持中共参军支前,是中共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5.北平和谈。背景,决战结束,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元旦求和声明。过程,1949年4月,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格局,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社会主义,鼓舞民族解放运动,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理论意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的正确。基本经验,坚持中共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马克思主义指导等。
7.地图阅读。在地图册找出全面内战爆发地宣化店、重点进攻的陕北和山东、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南京被占领时间及其象征意义。
8.岳麓版、人民版。迫害民主人士。蒋介石1949年1月下野,李宗仁代总统。1949年春中共西柏坡会议——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革命转移到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知识链接】
9.完成中国1945-1949年经济、文化知识表格
时代
经济
国际
文化
1.国统区。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倾销;官僚资本膨胀;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通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2.解放区。土改后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
1945年联合国成立;制裁战败国;雅尔塔体系确立。1946年3月丘吉尔富尔顿演说。1947年2月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9月情报局成立;1948年执行欧洲复兴计划;6月柏林危机;8月韩国成立;9月朝鲜成立1949年1月经互会成立;4月北约;9月西德成立;10月东德成立
10.根据上表和所学知识说明,内战与美苏冷战的关系。
1】内战爆发。二战后美苏关系逐渐破裂,1946年3月丘吉尔演说发出对社会主义的冷战信号;国民党认定美苏必然对立,6月底国民政府发动对中共的全面内战。
2】国共关系完全破裂。1947年2月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全面开始;3月,国民政府关闭中共代表处,谈判之门完全关闭,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探究案】材料阅读与分析,A层同学需认真研究,B层同学可以选做。
从中共冀东部队出关,到1948年初,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东北就形成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已经转入全面的战略反攻。这一伟大胜利的取得,首先取决于中共中央与毛泽东正确的战略决策和灵活的策略运用,但如果没有背靠苏联、东邻朝鲜,能够方便地取得苏联方面支持的有利条件,取得这一胜利也是不可能的。苏联对中共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帮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如前文所述,苏军允许中共部队进入东北并配合中共部队接管了东北57个战略据点,正是这些战略据点构成了东北解放区的基础;转交了大批关东军的武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武器装备,中共部队顶住了国民党最精锐部队的进攻。二、在苏军撤出东北后,在解除国民党对东北解放区的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以及解放区的经济建设方面,苏联给予了支持和援助。正是这些支持和援助,缓解了东北军民所遇到的困难。
——薛衔天主编《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
1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选择建立东北根据地的理由有哪些?1948年初中共在东北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其原因有哪些?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共有什么意义?
1】理由。苏军对日宣战占领,容易获得支持;没有国军,阻力小;东北人民长期受日本民族压迫,容易获得人民支持;背靠苏联和朝鲜,容易获得帮助。
2】原因。中共正确战略决策,派遣精锐部队和大批干部进入东北;东北土地改革迅速完成,获得农民阶级支持;苏联和朝鲜帮助。
3】意义。方便中共获得苏联、朝鲜的帮助;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我的疑问】
【本课测评】近三年高考题,模仿第一题审题。从高考题归纳,命题人的倾向是什么?
1.
1948
年6
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2.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3.
1949
年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4.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证券的合法地位
5.史学家胡绳指出,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势力拉过来了。”以下史实中有利于中共争取中间势力的有(
)
①八七会议纠正党内右倾错误②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③促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④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1946
年7
月,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国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这一时期的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
A.游击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运动战
7.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8.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
A.继续实行减租减息
B.实行土地公有制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D.保留富农土地
9.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
1945
年8
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