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习题2
一、选择题
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待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北平谈判
C.政协会议
D.重庆谈判
2.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3.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后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他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4.毛泽东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上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敌,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
A.贯彻“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
B.统一部署百团大战
C.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组织实施战略反攻
5.《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饰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是称赞林彪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所有战役,并消灭敌人一百多万
B.是称赞林彪自参加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
C.是称赞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很多
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国投敌
6.1948年秋,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地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据其行程路线判断,他支援了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
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
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
恒。它的寓意是
( )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
8.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揭开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变化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
解放区工作人员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上,进行宣传
(1)仔细阅读材料一所示图表,从中可看出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人数的变化呈现什么特点?
(2)从材料一中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敌我力量的变化在1948年7月至1949年7月这一年时间里出现了最为明显的变化,出现这种明显变化的原因与哪几次战役有关?
(3)据材料二所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D 2.B 3.A 4.C 5.C 6.C 7.B 8.A
9.(1)人民解放军的数量持续增长,国民党军队数量持续减少。
(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
(3)中共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通过土改获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解放军指战员的英勇战斗;国民党内战政策不得人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