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09:3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1
一:课标要求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二、教材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弊病和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劳资间阶级矛盾尖锐,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2)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3)法英德工人运动——阶级基础
(4)马克思、恩格斯所作的努力——主观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课本85页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二)巴黎公社
1、背景: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第二帝国被推翻,第三共和国建立,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巴黎人民起义
2、巴黎公社的性质:无产阶级专政
3、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4、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原因
(1)主观原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乘胜追击,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2)客观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3)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然是符合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巴黎公社具有偶然性)
5、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三、教学设计
讲述本课教材用1课时。由于本课教材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密度较大,而授课时间又很有限。建议教师:叙述历史过程不宜过细,补充资料也不宜过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教师分析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互讨论;从现实生活挖掘素材,变抽象为具体,努力突出教材的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
讲述本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浏览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网站,了解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基本常识。进行必要的课前探究活动。
讲述本课内容前,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工业革命的知识,然后导入本课。也可以通过屏幕打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在导言中指出这是生活在150多年前的两个德国人,由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讲述“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一目时,建议教师:可按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思想来源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引导学生结合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的基本特点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状况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以做到条理化。在对本目中的插图进行说明的同时,与“新和谐公社”蓝图进行联系和比较,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社会状况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感受欧洲有识之士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
讲述“巴黎公社”一目时,建议教师注意:(1)讲清1871年3月18日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分析原因、意义时要简明扼要;叙述经过和结果时要生动、有感染力。(2)讲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明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二是重点描述巴黎公社成立大典的盛况。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巴黎公社成立》插图时,应具体、准确、生动地解释这幅画卷,以使学生对公社成立的盛况留下深刻印象。(3)讲公社的革命措施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简表”,讲解时按表上的项目和顺序讲解,学生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从中分析出它们所具有的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采用这样的方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又节省教学时间,效果会较好。(4)对巴黎公社战士的战斗场景,可适当选一些典型事例,进行讲述。并让学生看《巴黎公社战士英勇就义》插图,着重歌颂公社战士英勇战斗,誓死不屈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5)讲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时,可提出下列一些问题,用讨论方法进行教学:①巴黎公社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②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在斗争过程中犯过哪些严重错误,为什么会犯这些严重错误 ③公社为争取农民曾采取过什么措施 结果怎样 ④为什么说巴黎公社原则是永存的 (讨论前可先由一名学生朗读课本中有关段落)。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小结:①伟大意义;②失败原因;③宝贵经验。
四、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