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导学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19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导学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09:3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导学案4
一、课程标准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二、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自主复习的所有问题,并能口头清晰表达
2、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通过合作探究,扫除本课的难点和疑点
4、通过做课堂检测中客观题,要学会抓住每一题中所显示时间、国别、时代、人物、事件、背景、材料主要内容等关键信息,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本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
难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自主研读学习单】
一、革命的第一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俄国爆发革命的条件
客观条件:
经济上
政治上
国际上
主观条件:
2、二月革命--1917.3
群众要求:

力:

质:

用:

果:
二、革命的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
3、群众的要求是什么?
“四月提纲”--1917.4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列宁
革命任务转变:

号:
夺取政权方式:

义:
七月流血事件--1917.7

局:
说明问题:
6、十月革命--1917.11.6~11.7
三、十月革命的成果和伟大意义
7、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1)“三个文件”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和平法令》作用:
《土地法令》:
内容:
目的:
(2)“一个政府”
工兵苏维埃政府:
大会的意义
8、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国:

界:

论:
历史地位:
【合作探究学习单】
俄国十月革命有什么样的历史特点?
【巩固提升学习单】
1.《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2.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4.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5.1917年11月8日,北洋政府驻俄国公使刘镜人发给北洋政府电报:“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对电报内容解读有误的是(
)
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
B.布尔什维克党是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C.反映出俄国十月革命“城市中心道路”的特点
D.刘镜人对俄国十月革命持肯定态度
6.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
7.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8.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列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
C.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9.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
A.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10.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旅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成立人民委员会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时,它只是众多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并未马上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它的科学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所以说它是科学的,基本根据:它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之上;它从实践中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它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不割断历史,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抛弃了一切主观臆测。这一切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主义流派的地方,是它大放异彩、长存不败的根源所在。《共产党宣言》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所有的原理,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后来被实践证明是不准确或不正确的结论,这是不必讳言的。因为判断正误与对错是实事求是原则所要求的。(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主要表现。(8分)
材料四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4)依据材料四,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3分)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3分)
13、探讨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有什么不同之处?出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仅供参考】
【自主学习】
1、客观上:
经济上: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并且远远落后其他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上: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准备了基本条件(矛盾、对象)
国际上:一战使俄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主观上:
俄国无产阶级集中于大城市,组织性强;深受封建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压迫,斗争性强;有农民作为天然的同盟军。
俄国无产阶级有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领导(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
反对战争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
工人、士兵、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反对战争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
“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和平夺权;
给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和平夺权已不可能,暴力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1)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使俄国推出一战,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的国有化,分给农民耕种;
小米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是苏俄的最高权力机构,拥有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
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啦
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世界: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历史地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去的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合作探究】
从理论角度看:它是首先在一个政治经济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突破和发展;
从革命道路看:走的是“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
从革命阶段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从革命途径看:从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
从革命同盟看:和农民结成了革命同盟军,取得了农民的支持。
【巩固】
1-5BBBAD
6-11
DBCADC
12.(1)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8分)(答出3点即可)
(4)特点:实行议会制;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3分)
新型政治体制: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立法与行政权统一(3分
13.、答、不同:俄国是工人阶级武装夺取中心城市,革命势力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中国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革命的主力是工人、士兵,他们手中掌握武装,多集中在大城市;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决策;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使俄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临时政府在前线失利,后方空虚。城市成为革命的爆发地。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方割据严重,农村成为反动势力统治最薄弱的地区;中国是农业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但广大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的同盟军;中共以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理论 。
认识: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走什么样的路则需根据各国的国情决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