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两极世界的形成 导学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25 两极世界的形成 导学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09:5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极世界的形成》导学案5
【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冷战”的表现
三、学习难点
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名词解释】领会概念,突破难点
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要经过世界上各种力量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而成:①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②世界政治格局是建立在各国实力基础上的。
【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先认真通读课本P118-121页的全部内容,完成以下填空,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进行“兵教兵”,8—10分钟后交流汇报。
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双方合作的基础消失;②苏联实力增强;③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企图
;④双方在
也存在矛盾。
2、过程:

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初步框架;

的提出,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二、两极格局的对峙
1、冷战的表现





政治

成立欧共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

成立“华约”
2、局部热战
朝鲜战争和
战争。
三、两极格局的影响
1、积极:①美苏实力均衡,相互制约,在近半个世纪内避免了
的爆发;②两强疯狂的军备竞赛客观上促进了
的发展。
2、①导致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分裂,给人类带来极大痛苦;(如
分裂)
②引起局部地区的“热战”
,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③曾一度把人类拖入核战争的边缘,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如
)。
【知识树】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鲁门总统上任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12月29日他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地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苏联在反侵略战争中锻炼出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战争使苏联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扩大在战略上加强了苏联的地位,对于战后世界的安排,苏联希望在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和平,以便医治战争带来的严重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
——《世界现代史编》
请回答:
1、
材料一体现了美国怎样的目的?为此,1947年杜鲁门提出了什么样的政策?
2、材料二表明苏联的实力在二战后有什么样的变化?针对杜鲁门的政策,苏联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3、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回标小结】对照学习目标和以下结构图示,完成填空,请用2—3句话概括本课的核心内容,小组交流后登台大声汇报。
【巩固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
年秋开始,美国发生了生产过剩的危机,而且西欧经济状况又极为严重。…
…同时,严重的经济状况又引起社会动乱,法、意、英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法、意共产党威信空前提高。


于是在经过几个月紧张活动后,(美国政府)抛出了马歇尔计划。
材料二
他(马歇尔)宣称:“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材料三
“马歇尔计划”提出后,立刻得到西欧各国特别是英法的响应。他们还秉承美国意旨,决定邀请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前来参加讨论,这是一个有意的安排。这样既可以避免遭致像杜香门主义那样的公开号召意识形态战争的批评,又可以将参加与否的责任抛给苏联。
……
由于英法建议欧洲各国就各自经济资源提出报告,然后拟出欧洲国家统一的经济复兴大纲,苏联代表认为,这将会要各国泄露本国的经济情报。
7

2
日,苏联退出巴黎会议。这样,欧洲复兴计划成了“西欧复兴计划”。
——以上材料均摘自段炳麟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评价材料四“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的观点。
社会主义————————(


)—————————北约
经互会——————————(


)————————西德
苏联
美国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冷战:
热战:

欧洲冷战
亚洲
亚洲
美洲
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