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两极世界的形成 导学案3

文档属性

名称 25 两极世界的形成 导学案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09:5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极世界的形成》导学案3
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这些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彼此联系。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美苏“冷战”
1.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
2.过程:
美国的冷战行动和苏联的反击
政治
(遏制共产主义

经济
(扶持和控制欧洲)
军事
1949
1955
3.形成标志:
的成立,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选择题】
1
图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3
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4
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5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6.
下列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评价是
A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7.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使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B.它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起到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作用
D.目的是阻止革命,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止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③以联合国名义出兵朝鲜
  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材料三
马歇尔计划提出后,立刻得到西欧特别是英法的响应。他们还秉承美国意志邀请苏联外长参加讨论,这是一个有意的安排。这样既可以避免遭致像主义那样的公开号召意识形态的批评,又可以将参加与否的责任抛给苏联……
会议建议各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然后拟出欧洲国家统一的经济复兴大纲,苏联认为,这将要各国泄露本国的经济情报。苏联退出了会议。这样,欧洲计划成了“西欧复兴计划”

-----《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从东西方的关系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原因。
⑵综合上述材料,评析材料四中“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