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历史课改展示课立人高中展示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33张ppt)+学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改展示课立人高中展示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33张ppt)+学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18:13:20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13课
辛 亥 革 命 ——中国近代
民主进程 的丰碑近代化: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理性化、科学化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孙中山医人到医国改良到革命一、山雨欲来—革命准备兴中会1894年11月
美国檀香山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改良道路行不通;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坚定走革命道路一、山雨欲来—革命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一、山雨欲来—革命准备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一、山雨欲来—革命准备同盟会的建立①时间:②地点:③组织:④纲领:⑥性质: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十六字纲领三民主义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⑤机关刊物:《民报》一、山雨欲来—革命准备萍浏醴起义1906刘道一第一次失败浙皖起义1907秋 瑾徐锡麟失败失败失败镇南关起义1907孙中山黄 兴黄花岗起义1911孙中山黄 兴影响最大一、山雨欲来—革命准备萍浏醴起义1906刘道一第一次失败浙皖起义1907秋 瑾徐锡麟失败失败镇南关起义1907孙中山黄 兴一、山雨欲来—革命准备一、山雨欲来武昌一、山雨欲来—革命准备 天时 地利 人和保路运动共进会、文学社列强入侵革命力量的壮大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兵力空虚一、山雨欲来—革命准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革命爆发二、武昌圆梦—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二、武昌圆梦—武昌起义二、武昌圆梦二、武昌圆梦—武昌起义1911年11月1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受革命力量的推动,……用竹竿挑去巡抚衙门上的几块瓦片,宣布江苏省脱离清廷独立。……
——《苏州日报》2011.10.10三、铸就民国—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概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 南 京公 历,民国纪年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文君既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各省代表团即发电敦促就任,孙总统遂于阳历1月1号,即旧历十一月十三日,携同顾问员,由沪专车赴宁。下午十时行就任礼,宣读誓词,词日:“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仅以此文誓于国民。”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以本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三、铸就民国—中华民国成立请问,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有没有完成他的既定目标?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有四个主要势力集团 南京临时政府
“内外交困”
1、帝国主义:保持中立,截留关税、坐井上观
2、政权初创,力量涣散
3、军事失利 满清政府
“土崩瓦解”
1、孤儿寡母,政权失控
2、新政立宪,汉族官吏
离心
3、保路运动,民心大失 北洋袁世凯
“拥兵自重”
1、帝国主义支持
2、北洋军是最强
3、封建地主、立宪官僚 支持三、铸就民国—中华民国成立 清政府 袁世凯帝国主义 立宪派和旧官僚 革命党人三、铸就民国—中华民国成立中 华 民 国 南 京 临 时 政 府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孙中山三、铸就民国—中华民国成立清宣统帝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三、铸就民国—中华民国成立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 三、铸就民国—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A.中华民国主权在民; B.国内各民族平等; C.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宗教信仰的自由 D.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E.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否定君主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平等、民主权利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2)评价:这部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主要内容四、民主丰碑—《临时约法》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89419051911.41912.1.11911.10.101912.2.121912.31912.4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颁布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大事年表各抒己见,论从史出有人说:“辛亥革命
成功了!”;也有人
说:“辛亥革命失败
了……”你认为呢?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史料3: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史料5: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史料6: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史料1、2: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不彻底性
史料4: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1. “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沙场点兵: 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3.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
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
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
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 4.《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这表明此时的 《泰晤士报》
A.支持中国革命 B.反对中国革命
C.舆论导向谨慎 D.认清了起义前景 感 谢 指 导!第13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丰碑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难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学习方法】运用史料研习、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
【概念解读】
(1)近代化的含义: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2)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学习过程】
★预习巩固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赴后继,在辛亥革命前中国各阶级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地主阶级(统治阶级)——
▲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
▲资产阶级——
一、风雨欲来——革命准备
1、兴中会
时间: 地点: 性质:
2、中国同盟会
时间: 地点: 政治纲领:
性质:
3、一系列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二、武昌圆梦——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随之土崩瓦解。
三、铸就民国——中华民国成立
1、时间: ;2、地点: ;3、国旗: ; 4、采用公历,民国纪年
四、民主丰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 2、性质:
3、基本内容:
4、直接目的:
5、历史意义:具有反对 的进步意义。
★史料研习、合作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史料1:辛亥革命后,士绅在城市的势力迅速式微。但在农村,“绅权”依然得以延续,不过,“绅”的构成、职责、权力来源、权力组织等以及官绅关系、军绅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也许,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辨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
——《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
史料2: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了上海。他的朋友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为他设宴洗尘。在筵席上,他对汪孟邹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而已,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 ——《陈独秀传》
史料3: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史料4:未庄的人心日见其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史料5:史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整理
史料6: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课后巩固
( )1、有的史学家称中国辛亥革命为英国版的“光荣革命”。此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旨在推翻清软统治
B.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
C.列强以武力威协向革命政权施加了压力
D.清政府和平交权实现了对袁世凯的妥协
( )2、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该观点强调的是:
A.三民主义思想存在缺陷 B.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
C.革命实际没有推动社会重大进步 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 )3、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 )4、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B.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
C.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 D.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