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字词,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2、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课文所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设计
悟透课文内容,交流探讨理解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
教学难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童年》MTV、轻缓的乐曲、越剧片段、江南水乡月夜画面、江浙一带月夜航船、看戏画面等)
教学过程:
一 预习导航:(知识目标1)
1 、注音:
归省( )
潺潺( )
行辈( )惮( ) 凫水( )
蕴藻( )
飘渺( )
撮( )
桕( )
棹( )
船楫( )
踱步( )
2 、解词:
依稀:
撺掇:
委实:
依稀:
弥散:
二、导入:多媒体《童年》MTV、江南水乡月夜画面
三、自主学习:(知识目标1)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自选一个角度,概括一下全文内容,力求用最简洁的词语来表达,小组合作解决,提示可从“时间”、“事情”、怀念童年的原因等方面去思考。
1、围绕课题,从时间角度来看,全文是这样安排的:( )——看戏——( )。
2、从事情角度来看:( )——( )——( )——( )——( )——( )——( )
3、你怎么知道是“夏夜”?
4、详略是怎样安排的?
三、合作探究、交流:
(一)品读精段,层次式品析,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摘出来。(学生朗读并记诵美句)
(二)请自选一段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用“我觉得_______(美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_________”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三)同学们的感受很真切,刚才我们对文中的两个精段进行了由句到词,由粗到细的品读,感受了江南水乡的温柔秀美,我们在读的时候还要思考,这些自然环境描写对作品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请大家思考并讨论一下。
(四)评人物,抓中心 (教学重点2)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自然环境描写细腻,更塑造了一些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
请同学们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人物),因为他(他们)_______(评价其性格的品质),比如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勾勒人物形象,请结合课文合作讨论后写话。(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评价人物句子如下)
(五)抓文眼,明主旨
1.本文主要是写看社戏,那么我们来看戏好看么?(播放船头看戏及一段越剧)
2.去看戏,不尽兴,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但文章结尾“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四、课堂练习:阅读“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选文中哪些动词写出了小伙伴们划船动作干净利落?
2、画出描写戏台的语句,体会这样的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看戏前: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看戏:1、月下行船
2、看戏
3、归航偷豆
看戏后:对看戏、吃豆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