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的种类;3、微生物的生活及作用。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于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有一种奠基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探究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培养、观察微生物。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我们身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和分析,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的态度。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而本节知识涉及的几乎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的实践,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临境入兴,激发动机
调查学生洗手情况,问:为什么要养成常洗手的习惯?引出生物圈中的生物除了我们已经认识的植物、动物外,还有一类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微生物就在我们身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引入教学主题。
活动2【讲授】什么是微生物
出示一些微生物图片(流感病毒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共性特点(结构、大小),得出什么是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课件展示
提示学生三个关于微生物的要点,突出重点
活动3【讲授】微生物的分类
通过比较不同的图片,提出微生物的分类按细胞结构特点,分别展示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课件展示其相关图片
活动4【讲授】哪里有微生物
虽然微生物无处不在,但个体微小,我们看不到。要想认识微生物,我们得想办法看到它们,你有什么办法?(借助放大工具、培养成菌落),展示图片补充显微镜的发展,及细菌发现等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微生物的了解和深入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要让你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我们身边有微生物,你打算怎么办?(帮助学生梳理完善方案)
小结: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其他恶劣环境。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通过本活动探究主题,可以提供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活动的机会,安排在课外开展探究可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安排其它教学内容,安排课堂交流,可让学生感受获得成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交流归纳能力。同时还可复习实验法七步骤,复习变量和实验对照组的设置,科学探究的过程和要求,完成难点的突破。
活动5【活动】小结
微生物和动物植物一样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成员,我们今天只是了解了什么是微生物、认识微生物的方法,并亲自观察了一些微生物,那么它们在结构方面有哪些不同?怎么生存、繁殖?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讨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总结本堂课教学重点,给学生任务,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活动6【作业】巩固知识,实际应用
布置课外活动和课后习题,给学生任务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36张PPT。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想一想什么微生物?一.什么是微生物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0.1mm)、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想一想微生物从结构上可分为哪几类?常见主要类型又有哪些?2.微生物的种类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藻、酵母菌、单细胞藻类多细胞微生物:霉菌及大型真菌等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你能不能列举
几种微生物?微生物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一些分布在动植物体内或体表,少数分布在岩石、矿山、莎莫等。想一想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怎样?(即哪里有微生物?) 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微生物吗?
怎样可以看见它们?
什么现象可以说明它们的存在?
显微镜的发展史 1600 1750 1900 2050 1590年第一台复合显微镜1665年胡克的复合显微镜1965年扫描电子显微镜1683年列文.虎克的简单显微镜1886年现代的复合光学显微镜1981年隧道扫描显微镜1933年透射电子显微镜抹布上的微生物头发上的微生物针头上逐级放大的细菌食物霉变菌落想一想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我们身边有微生物?
还记得你们初一做过的收集霉菌的实验吗?
霉菌的生活跟哪些环境因素有关?
(温度、水分、营养等)将琼脂煮沸,与牛肉或牛奶等营养物质混合,冷却后胶化成固体物质,用以培养细菌或真菌等生物,这种材料叫培养基。探究钱币上的细菌 提出问题:钱币上是否有微生物?
做出假设:钱币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观察结果:
酒精灯一个;两个培养皿:镊子一个:一块钱的纸币和一个五角钱的硬币先用酒精把镊子消毒用消完毒的镊子把钱放入培养皿(避免用手接触,影响实验结果),等待30秒。
注意:途中酒精灯依然使用,为了使在打开培养皿时尽量保持培养皿上方空气的清洁再次将镊子消毒第一天同纸币的做法,将硬币放入培养皿,等待30秒,将其取出第二天第三天得出结论
钱币身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而且多数情况下纸币上的细菌要比硬币上的细菌还要多一些
相对措施
1、尽量避免使用钱币,进行大消费时可改用银行卡等
2、触摸过钱币的手,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消毒
探究洗手是否可以减少手上的微生物的数量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准备:
过程:
洗手可以减少手上微生物的数量吗?洗手可以减少手上微生物的数量。两个灭菌培养基两个灭菌培养基分别标上甲、乙;洗手前在甲培养基上按手印,盖上盖子;洗手后再在乙培养基上按手印,盖上盖子;都放在温暖环境中,连续观察几天,即可。
正确洗手的方法为了远离病菌,传你一套如来神掌,教你如何正确洗手。小结一、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二、微生物的种类 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酵母菌
(一)按结构分 多细胞微生物:如霉菌、蘑菇
无细胞微生物:如病毒
三、微生物的分布十分广泛
探究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课堂练习1、下列对微生物的定义正确的是( )
A、在生物圈中,肉眼看不见的生物
B、在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C、生物圈中,起分解作用的、个体较小的生物
D、生物圈中,结构简单的低等动物
2、下列哪种环境中没有微生物存在( )
A、土壤里 B、动植物体表 C、动植物体内 D、真空中
3、下列哪些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
A、SARS病毒 B、酵母菌 C、霉菌 D、支原体
BDA4、“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的正确顺序是( )。
①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②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假设③围绕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④制定计划,并准备实验用具⑤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A、③②①④⑤ B、③②④①⑤
C、②③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⑤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