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2节的内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使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知道的大都是微生物对人类负面影响的比较多一些。为此,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在分析实例中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策略: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是本节的一个教学重点,可先让学生列举可以直接食用的微生物食品,然后列举应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加工方面的实例,如酵母菌与发酵、醋酸菌与酿醋、乳酸菌与制作酸奶等,再通过制作泡菜活动初步理解应用微生物制作食品的一般原理。关于微生物导致食品腐败或霉烂的知识,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则做相应的归纳和补充。
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课件展示有关疾病的资料如艾滋病、菌痢。让同学们讨论,教师则启发学生从微生物代谢的角度,分析相关微生物的致病原因,区分传染性、非传染性和中毒性疾病,并组织学生讨论预防这些疾病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系。
微生物与医药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可以让学生提前一周搜集有关抗生素方面的资料。课堂上教师最后归纳抗生素的由两类微生物产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的关系。
2、了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能力目标:
1、通过搜集有关抗生素药物的资料。培养学生动手搜集信息能力。
2、通过对日常生物知识再现、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了解微生物导致食品腐败与微生物致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
教学难点:
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
教法与学法:
学生课前先自学、收集资料,课堂以讨论为主,教师则辅以展示、讲授等。
课前准备:
1、按四到六人一组把学生分组。
2、搜集有关抗生素的药物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1、复习提问:
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
②微生物的生活有何特点?
课件展示。
2、总结导入: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点以及极快的繁殖速度,使得它们成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微生物作为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同样,微生物与人类关系也十分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微生物是有益于人类的,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学生活动
1、回顾上节所学知识,回答问题:①代谢类型多:腐生、寄生、自养、固氮作用,代谢强度高;生长繁殖速度极快。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微生物与食品:
教师活动
1、有些微生物人类可直接食用,你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后展示课件。
2、有些微生物可用以食品加工,请阅读课本。
展示课件。
解释: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把糖类分解成CO2和水,在蒸煮过程中CO2受热膨胀,于是馒头变松软;而在无氧的条件,把糖类分解成酒精和CO2,因此,在酿酒时,酒坛子要密封。
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自制泡菜活动,了解:
①制作材料
②制作流程
③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三个问题。
解释:乳酸菌主要来源于用过的泡菜坛或料液中。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①哪些微生物可使食品腐败,原理?
②如何保存食品?
展示枯草杆菌、根霉的图片。
展示保存食品方法。
学生活动
1、思考、回答
2、阅读、记忆
理解酵母菌用以食品制作的原理及条件。
3、讨论、思考、回答:
①乳酸菌,来源不知道。
②乳酸菌要分解糖类,才会产生乳酸。③保证无氧条件,乳酸菌才能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4、阅读、思考、讨论、回答:①枯草杆菌、根霉、曲霉等。原理:微生物在上面大量生长繁殖,以致食品腐败。
②放冰箱、加防腐剂、真空包装、高温消毒、晒干等。
(三)微生物与疾病:
教师活动
1、人体的各种传染病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如艾滋病、菌痢等;有些被人误食后会使人患病,如黄曲霉可产生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另还一些毒菇等。
展示微生物与疾病的一些图片。
2、引导学生从微生物代谢的角度,分析相关微生物的致病原因,区分哪些病会传染、哪些病不传染、哪些属于中毒性疾病,并组织学生讨论预防这些疾病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系。
学生活动
1、仔细观察图片,初步揭示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分析、讨论、交流。
2、分析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传染性疾病:癣、艾滋病、甲型流感、“非典”、菌痢、禽流感等。
②非传染性疾病:龋齿。
③中毒性疾病:黄典霉素、毒蘑菇引起的疾病、食品中毒。
(四)微生物与医药:
教师活动
1、展示青霉素的发现及其在医药工业上应用的录像。
2、引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抗生素药物名称。
抗生素的由两类微生物产生
放线菌:产生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真菌:产生青霉素、头孢霉素等。
3、分析抗生素药物治病原理及其毒副作用,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目前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状况。
学生活动
1、明确微生物在医药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2、通过交流活动,明确抗生素药物的种类之多。
3、阅读课文,思考、讨论,树立科学用药的意识。
(五)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教师活动
1、提供相关素材,引导学生自学材料、课文。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①假如地球上没有了微生物……
②聪明的你能让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吗?
学生活动
1、阅读材料、课文,概括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形成对微生物的正确认识。
2、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地想象……
(六)本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有很多的食品都来自微生物。但微生物也给人类带来了疾病,但我们人类总有办法从微生物研究和人类预防两个方面来控制疾病。微生物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有关微生物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出现,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会更好的利用微生物为我们人类服务,请同学们课后关注有关新的科学动态。
(七)课堂巩固
酵母菌 酿造制醋
灵芝 烤制面包造酒
乳酸菌 引起人类患病
醋酸菌 食用药用
艾滋病毒 发酵制作酸奶
(八)作业设计
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
课外布置:制作一份鲜美的泡菜。
课件22张PPT。18.2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的关系;
2. 通过对日常生物知识的再现、对比、分析,培养大家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3. 通过“自制泡菜”的活动,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一、微生物与人类的疾病1、艾滋病艾滋病病毒2、菌痢3、肝癌4、误食后引起中毒死亡痢疾杆菌(细菌)黄曲霉(真菌)毒红菇、毒蝇蕈 、毒粉褶菌结核杆菌5、结核病6、肺炎肺炎双球菌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患者菌痢杆菌烧伤皮肤感染黄曲霉皮肤感染黄曲霉玉米感染黄曲霉黄曲霉不可食用的有毒菌类:毒蝇蕈毒红菇毒粉褶菌二、微生物与食品1、酵母菌酿酒酵母面包酵母葡萄酒酵母烤面包、蒸馒头酿制白酒和啤酒制作葡萄酒2、醋酸菌酿醋3、乳酸菌直接食用或制药4、蘑菇、木耳、灵芝等真菌制酸奶、制泡菜(单细胞真菌)(细菌)(细菌)微生物与食品醋酸菌可以用来制作醋微生物与食品乳酸菌美味可口的食用菌▲ 香菇▲ 金针菇▼ 木耳▼ 双孢菇▼ 鲍鱼菇▲ 草菇▲ 羊肚菌美味可口的食用菌▼ 银耳▼ 竹荪▼ 红菇1、制作泡菜主要是那种微生物起作用?
说出这种微生物的来源。2、配料中为什么要加入相当数量的白糖?3、为什么注入的料液要淹没菜蔬并将泡菜坛密封起来?乳酸菌。各种蔬菜。泡菜富含乳酸,咸酸适度、嫩脆味美,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有一定的食疗功效。而乳酸菌只有分解糖类才能产生乳酸。只有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分解糖类 。而把坛子密封起来不会有氧气进入。活动探究:泡菜的制作青霉素、头孢霉素1.多数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链霉素、金霉素、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3.抗生素的作用 三、微生物在医药工业应用广泛:酵母菌2.抗生素真菌产生放线菌产生微生物与医药卡那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庆大霉素放线菌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除了在食品和医药工业的应用外,在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的生产方面得到应用。在我国农村,利用秸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可以用于家庭照明和供暖等。
近年来,人们通过基因工程用微生物生产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等。此外,微生物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前景。沼气的生产(甲烷细菌)做饭 照明取暖 微生物的基因工程应用生产胰岛素生产乙肝疫苗生产干扰素
1.艾滋病是有下哪那种微生物引起的?( )
A 细菌 B真菌
C酵母菌 D病毒
2.制作下列食品时,用不着微生物的是( )
A蒸制馒头 B酿制米醋
C制作酸奶 D腌制咸菜
3.下列物质中具有致癌作用的是( )
A红曲霉产生的红曲霉素 B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
C根霉产生淀粉酶等酶类 D青霉产生的青霉素
DDB选一选 4.夏天一碗放在厨房的豆浆腐败变质这是因为( )B.高温使豆浆发生了变质
C.空气中的真菌和细菌在豆浆中繁殖使它变质 D.时间久了豆浆就会发生变质5.头癣和灰指甲是由下列哪项引起的(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缺乏维生素C6.到目前为止,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基因工程
用微生物生产的是( )A.胰岛素 B.乙肝疫苗
C.干扰素 D.性激素A.与空气接触使豆浆发生了变质
CBD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