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性别和性别决定(课件12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4性别和性别决定(课件12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2-03 15:45:23

文档简介

20.4性别和性别决定 学案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
  (1)要正确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2)认真分析我国人口普查的资料,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精子有两种,卵细胞只有一种。
  难点讲解:
  1.生男生女是怎么回事?想生男就生男吗?
性染色体中,一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为女性性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差较大的是男性性染色体。
剖析: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即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男子产生X、Y两类精子,女子则产生X一种卵细胞。男子为XY,女子为XX。男性染色体表示22对+XY 女性染色体表示22对+ XX。
因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即,生男生女是随机的,并且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2.为什么精子会有两种,而卵细胞只有一种?
  剖析:因为在形成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成对的性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有着明显的差别,一大一小,分别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分别进入了精子中,这样就会出现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的两种精子。女性体细胞中的那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且和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相似。所以成对的染色体分离后,只会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精题精练:
  1.一位母亲生了一儿一女双胞胎,这两个小孩来自于(  )
  A.一个受精卵 B.一个卵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 C.两个受精卵 D.两个卵与一个精子结合
  2.在人体内只含有性染色体而不含常染色体的细胞是(  )
  A.精子细胞 B.成熟的红细胞 C.受精卵 D.不存在的
  3.某对夫妇已有了一个儿子,他们想要再生一个女儿的可能性有多大(  )
  A.100% B.75% C.50% D.25%
  4.人的性别决定时期是(  )
  A.卵细胞形成时 B.精子形成时 C.受精卵形成时 D.婴儿出生时
  5.性染色体存在于(  )
  A.体细胞中 B.精子中 C.卵细胞中 D.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
  6.在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中,搜捕拉登是美国的主要目标之一,据说拉登有不少与其本人非常相似的替身。美国官员表示,将从拉登的亲属那里取得身体组织样本,这样可以确保捕获不论死活的真正拉登。据说拉登为其父第10个妻子的独生子,拉登的父亲有多个儿子,在拉登的众多亲属中,谁的组织样本中DNA最有价值(  )
  A.拉登的父亲 B.拉登的母亲 C.拉登的同父异母的兄弟 D.拉登的同父异母的姐姐
 7.随着女子身体的不断发育月经逐步出现,在两次月经期间便有卵细胞排出。女子排出卵细胞的种类有(  )
  A.X一种 B.X、Y两种  C.XX一种 D.XX、XY两种
  
20.4性别和性别决定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为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4节《性别和性别决定》。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 趣的话题。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生男生女的原理的分析又是对上一节《性状的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中遗传图解的巩固,因此,本节内容对确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极其重 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心理和生理特征:从年龄特征来看,初二学生平均年龄15岁,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不喜欢死记硬背枯燥的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注重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知识现状:本节是在初二年上期快结束时学习的,学生对生物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学习积极性相对有所降低,为此,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广泛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知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在生男生女的原理中机率是相等的,对个别学生可能会造成认知上的困难,在综合运用上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设计思想
《性别和性别决定》这节课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一系列问题。
教学方法: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设计学生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有利于重点的 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又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情境教学法: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极积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游戏法: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
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解释理解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并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男女平等”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教学难点
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并进行提问:你们想到一个什么问题?
(2)讲述一个故事:小红是一个六岁的女孩,根据政策,她妈妈还可以再生一胎,这不又怀孕了,小红的奶奶说这一次生的一定是男孩。因为他妈妈已经生了个女孩了。而且她的妈妈也很希望是个男孩,因为在农村,人们认为生不出男孩就是女人的过错。
问题:这种现象在农村也很普遍,不知同学们是怎样认为的?
其实,雌雄有别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人有男性和女性,许多植物也分雌性和雄性,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人类的性别是怎样决定的?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奥秘?
学生看图片、听故事,思索所提出的问题
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开始导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到了知识又领略了大自然的奥秘,同时也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进入课堂。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新课教学互动:(一)性染色体
展示图片:男女染色体
问题:
1.人类染色体的特点?
2.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点?
3. 人体染色体表示方法:
解读:人正常的体细胞里染色体数是23对,其中22对染色体在男女两性中是一样的,叫做常染色体,只有1对在两性中是不同的,这一对染色体就是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写作XY,女性的性染色体写作XX(必须大写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两条)
所以,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可写作22对+XY,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可写作22对+XX,
师生进行小结上述三个问题。
1.人类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共23对,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
2.男性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
3.男性染色体表示22+XY――女性染色体表示22+ XX。
学生看图片,了解男性、女性的染色体的组成,特别是染色体的差异。
认真听讲、思考、交流、判断。
小结
引导学生掌握人类的染色体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解决男女性别的差异-----是由于第23对性染色体不同而导致的。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加深理解
(二)生男生女的奥秘
过渡:那么生男生女有什么奥秘呢?
课件展示:人体产生配子过程中,性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配子的过程。
根据遗传规律,生殖细胞中基因是不成对的,人的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3条,精子是23条,卵子也是23条,这样的受精卵才是23对。因为每个新生命都来源于父母双方,即有一半来自于父亲,另一半来自于母亲。男性形成X精子和Y精子(写成22+X或22+Y),因此精子有两种类型,每个精子只含有一条性染色体。女性只能形成X卵子(写成22+X)每个卵子里只含有一条性染色体,卵子只有一种类型。受精时,若X精子与卵子结合,受精卵将发育成女婴,若Y精子与卵子结合,受精卵将发育成男婴。由此可见,生男生女决定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
展示图片:人体生男生女过程示意图
提出问题:一对夫妇一胎中生男生女的几率是多大?
游戏:生男生女的原理
游戏规则:
共有六叠卡片,每叠100张,其中50张上写有X,代表X精子,另外50张上写有Y,代表Y精子。
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一叠,该组学生轮流抽取,一次只能抽取一个,每个同学抽10次,如抽到X卡片则代表X染色体,则表示生女孩;如抽到Y卡片则代表Y染色体,则表示生男孩。
组长统计数据,组内交流分析,得出结果,代表发言
组员
X
Y
女孩
男孩
比值
生甲
?
?
?
?
?
生乙
?
?
?
?
?
生丙
?
?
?
?
?

?
?
?
?
?

?
?
?
?
?
总数
?
?
?
?
?
图片展示:人的性别遗传图解、生男生女几率
引导学生进行示意图的填写,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中生男生女的几率是均等的,即1:1.再次强调书写。
过渡: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于女性,你认为这种想法科学吗,而且,男女性别的比例与理论上是否一致?
展示表格:我国大陆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
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得出两个特点:一是男性高于女性,性别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原因:既有生物学因素又有社会因素。例如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在选择生育时,生育男婴比例高于女婴。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性比偏高有其历史根源。
学生观看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生男生女是由男性(父亲)决定的
学生小组进行交流,数据分析,教师对全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引导学生比较生男生女比例。进一步深入探索生男生女原理,通过游戏突破重点和难点
进行示意图填写
学生思考、交流、分析、归纳。
通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更直接的明白为什么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清楚为什么自己会有父亲的特征又会有母亲的特征,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学生自己过那总结出来的结论便于接受和理解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并在掌握只是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让学生清楚目前我国大陆人口性别比例形式的严峻,从而认可我国的人口政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男性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的组成分别为22+X和______。女性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
2.张先生与李小姐结婚后,生了个健康活泼的男孩小军,请完成这一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
3.完成第107面思考与练习。
学生思考、交流、分析并回答问题。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总结反思,回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的奥秘在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倡男女平等和坚决杜绝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与老师一起总结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附:板书设计
第四节:性别和性别决定
课件12张PPT。第四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是男孩还是女孩呢?故事小红是一个六岁的女孩,根据政策,她妈妈还可以再生一胎,这不又怀孕了,小红的奶奶说这一次生的一定是男孩。因为他妈妈已经生了个女孩了。而且她的妈妈也很希望是个男孩,因为在农村,人们认为生不出男孩就是女人的过错。问题:这种现象在农村也很普遍,不知同
学们是怎样认为的?1.人类染色体的特点?
2.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点?
3.人体染色体表示方法:
男女想一想性染色体人类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共23对,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男性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男性染色体表示22对+XY
女性染色体表示22对+ XX。X精子写成22+X Y精子写成22+Y XYXX精子卵子XYXX女性只能形成X卵子 写成22+X 男女配子形成图精子卵细胞XYXXYXX生男生女图解:生男生女奥秘?×决定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生男生女的几率是均等的,即1:1.问题:一对夫妇一胎中生男
生女的几率是多大?游戏:生男生女的原理游戏规则:
1.共有六叠卡片,每叠100张,其中50张上写有X,代表X精子,另外50张上写有Y,代表Y精子。
2.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一叠,该组学生轮流抽取,一次只能抽取一个,每个同学抽10次,如抽到X卡片则代表X染色体,则表示生女孩;如抽到Y卡片则代表Y染色体,则表示生男孩。
3.组长统计数据,组内交流分析,得出结果,代表发言。XXXYXYXX男:女=1:1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于女性,你认为这种想法科学吗,而且,男女性别的比例与理论上是否一致?我国大陆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讨论:历次人口普查的男女性别比有什么共同特征?
尝试解释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特征:是男性高于女性,性别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原因:既有生物学因素又有社会因素。女性的卵细胞上只带有X染色体。男性的精子上可带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
当带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带有X染色体的精子相遇受
精时,形成的小生命为女性。
当带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相遇受
精时,形成的小生命就是男性。
因此决定生男生女的不是女方而是男方,因为只有男方才带有Y染色体。不过也不能怪男方,因为这种机遇也不是男方自己能作主的。总结反思,回顾小结2.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的奥秘在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 生男生女一样好,提倡男女平等和坚决杜绝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男性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的组成分别为22+X和______。女性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
2.张先生与李小姐结婚后,生了个健康活泼的男孩小军,请完成这一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
3.完成第107面思考与练习应用迁移,巩固提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