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2-03 16:2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的第1小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本课时围绕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及探究我们生活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来探讨学习。
在中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微生物的学习,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是今后与之相关的生物技术和生态系统等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为高中如病毒、原核生物中细菌和蓝藻、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生物技术菌种等等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2、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智能目标】
1、通过收集汇报有关微生物的资料,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分享信息、分析资料等能力。同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合作互助、信息共享,体现的新课标的要求。
2、通过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同时体现小组合作的新课标要求。
【情感目标】
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活动的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
【教学难点】
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微生物的认识只是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为了使抽象形象化。因此,在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
情景激发兴趣-→问题启发灵感-→学生探究-→发现并总结-→老师点拨
2、直观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激发动机
以密封培养皿中没有发霉的面包和开盖培养皿中发霉的面包做对比,提出原因是什么?苹果怎么长斑了?非典与埃博拉疫情由什么引起的?以问题串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入教学主题。
2、归纳小结
通过学生谈论,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微生物”。通过比较不同的图片,提出微生物的分类。
⑴单细胞微生物:展示细菌的不同形态。
⑵多细胞微生物:展示不同形态的真菌,解释大型真菌和微生物的关系。
⑶无细胞结构微生物:展示不同形态的病毒,为下节课简介其营寄生生活埋下伏笔。
3、教师点拨
总结微生物的概念: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问题:
▲什么地方可能存在微生物?
▲如何证明这些地方中存在微生物呢?
总结微生物的种类
举例学习几种常见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
图片展示各种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和讲解它们的繁殖方式,播放病毒繁殖的视频。
总结病毒、细菌、真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4、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引导学生所介绍的微生物是我们肉眼可以见到的。但是许多微生物个体微小,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那么,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呢?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就会在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和生长,就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微生物菌落。少量的微生物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大量的微生物聚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了。
分小组探究然后每组代表介绍各自小组探究活动的过程,包括:实验场所、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组内怎样分工合作等。各小组介绍完提前布置探究活动的结果后,小组提出活动中存在的疑问。
激励评价
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和信息处理过程中善于思考、比较、推理和总结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态度给予高度的赞许,调动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5、归纳、小结
通过探究实验得知,微生物结构简单,形体微小,广泛地分布于空气中、器物上,甚至于我们的身体上。
6、反馈应用
(课堂练习)
思考问题微生物是怎样生活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
五、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1)注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逐步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处理、科学推理的团结合作的能力。
(2)落实好重难点知识
利用图、文、实物、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更轻松、盲观和科学的背景下印象深刻地认同本节内容提出的科学知识观点。
(3)用肯定和鼓励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把激励评价引入了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大胆提问、科学推理、准确归纳等良好现象及时肯定和鼓励,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