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的内容。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总是从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开始的。本节教材提取了几个关键名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作为入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并从中积极地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在这一节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推理,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帮助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科#网Z##X#K]
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难点:1、理解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
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
1、?从生活现象设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在农业生产上农民播下一粒花生会长出什么?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只猪只能生猪不能生小猫、小狗,猫只能生猫为什么就不能生下老鼠呢?为什么有的双胞胎长的像而有的不像?俗语中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这一节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情景一】:展示实物——香蕉和苹果
(1)请同学们说说这两种水果的名称。
(2)提问: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区分二者的?
根据他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看的见的外部特征——形态特征。
还可以根据比如味道、气味、口感等看不见的内部特征—生理特征
【情景二】:请同学们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班上新同学的?
身高,肤色,体型等看的见的外部特征——形态特征。
嗓音,血型等等看不见的内部特征—生理特征
【师点拨并提出概念】
引导学生明白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特征,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形状,颜色,体积,气味,声音,肤色等,在生物学上称之为性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概念的提出:
【情景一】:展示实物——两种苹果
(1)设疑:不同种生物我们比较容易分,可是你们看这两个苹果又怎么去区分呢?
(2)教师顺势引导说:“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是生物的什么呢?——性状(对“性状”的概念进行巩固)
(3)既然都是苹果的性状,同一种性状都相同吗?
比如:苹果的颜色有黄色、红色、青色。味道有甜的,酸的
又如:人的肤色黑色、白色、黄色
人的血型A型、B型、AB型、O型
总之:每种生物都有许多种性状,同种生物的一种性状会有不同的表现如:个子的高矮对比,体形的胖瘦对比,眼睑,耳垂的形状,有无酒窝等,同时展示成对相对性状的图片,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相对性状概念。
3.概念的升华
【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
①小组间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小组成员之间比较各自性状,是否有所有性状都相同的。
②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两个生物的所有性状完全相同的概率很低,几乎为零。
③明确名词相对性状的概念。
④学生大量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教师针对学生的例子进行点评找出其中错误的例子。如不是针对同一种生物或不是指同一性状的。
4、遗传和变异现象
(1)【活动】出示亲子照,让同学们帮孩子找亲人。请同学们自己说说亲子间可能存在的相似特征。
(2):思考自己和父母之间完全像还是有区别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大家会积极参与,努力发现自己与父母间可能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就是遗传的现象,性状存在的差异性就是变异的现象。
(3)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①用几张动物的亲子图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运用在平常所见到或者是听到的俗语解释这种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②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漫画:《新鼻子》《旧砖上脱落的碎片》
。
针对漫画小组进行讨论:
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为什么有的性状能遗传给后代。有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呢?这将是我们以后学习的内容
5,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遗传:亲子之间的性状相似性------
变异:亲子之间的性状差异-------副板书,多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