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11:0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掌握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
①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②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提示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2、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三、教学资源:郑和下西洋示意图;课本相关插图、资料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破题导入:
从上节课开始我们进入了明朝历史的学习,了解了“明朝的建立”及“君主集权的加强”。那么在这一时期中外关系怎样呢?(出示第17课标题)我们说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激烈的冲突。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7课,作一番详细的了解。
2.自主先学,知识梳理:
见《伴你学》P71,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
3.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一)郑和下西洋
(1)“西洋”是指哪里?
(2)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郑和?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郑和一生几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4)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具备了哪些条件?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明确最根本的条件:明朝初年,国家富强。
(5)学生根据《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简单讲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二)戚继光抗倭
(1) 抢答:元未明初,把什么人叫作“倭寇”?
(2)学生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历史背景。
(3)学生结合戚继光抗倭形势图讲述抗倭经过,教师归纳小结。
(4)合作探究: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5)怎样评价戚继光?
(6)合作探究: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葡萄牙殖民者什么时候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学生齐答1553年。
(2)抢答:欣赏歌曲猜歌名、词作者,明确:《七子之歌》、闻一多。由这首歌你联想到什么历史事件?澳门回归是在哪一年?(1999年)
4.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小组活动:“探寻郑和的足迹”(结合动态教学课件)
指导学生阅读书P96注解回答:文莱是东南亚一个小岛,却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我国古代将文莱以西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以东称为东洋。
(出示课件,明确文莱具体地理位置)将书本“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补充完整。
红笔:标出①亚洲、②非洲
蓝笔:标出①印度、②伊朗、③阿拉伯半岛
铅笔:标出①印度洋、②波斯湾、③孟加拉湾、④阿拉伯海、⑤红海
(出示课件校对)
5.知识整合、练习反馈:
(1)知识整合
一、
郑和下西洋(时间、目的、出发地、次数、到达地区、影响。)
二、
戚继光抗倭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1553年)
(2)练习反馈
见《伴你学》P72-73(注:待合格学生只做其中的选择、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