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心脏和血管
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
3.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2重点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3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找找心脏和血管跳动
(1)教师示范:抱头下蹲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向老师一样做下蹲,做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2)学生做下蹲30个,学生汇报下蹲体验活动中,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课题)
二、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一:心脏跳动
1.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呢 你能明确指一指吗
2.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3.
你认为是什么在跳动呢 你认为它怎样跳动的呢 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
吗?
学生回答
4.
师:出示心脏模型;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师:心脏的跳动主要是心脏上面的心肌不断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握成一个小拳头,用力握紧,这就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再张开这就相当于心脏的舒张,正是这一收缩和舒张,使心脏里面的血液流出去,又流进来.
师: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而且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探究活动二:脉搏
1.
师: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血管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我们把血管有节奏的博动叫做脉搏,我们那些地方可以摸到脉搏呢
(腕部(中医把脉的部位)、颈部、太阳穴等)。为什么到处都有呢
2.
师: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的全身。同学们看到的由红蓝色画出的这一个网络,就是我们身上的主要血管,他们遍布全身,形成了一个血管网,把血液传递到全身各处.
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血管里装满了血液。
3.师: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等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师: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学生猜测与什么有关
3.
猜想:你认为脉搏跳动与什么有关系呢
(1)脉搏的跳动是否与心脏有关
(2)请同学们读P9研究计划,明晰研究计划的内容方法步骤
(3)学生完成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测量结束后交换。
(4)为什么要测3次,要算平均数呢 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5)小组活动:分组测量。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4.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师::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脉搏的跳动次数和我们心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
跳动次数和脉搏的跳动次数是一致的.
(4)演示实验:把一个鼓风的风箱和一段胶皮管子相连,在鼓风时让学生摸管子感受搏动。借助这个模型可以把血管与心脏之间的搏动联系展示出来,化内为外,使教学活动更直观。
(5)小结: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心脏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
三、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收获.
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心脏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