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搜索引擎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搜索引擎是上网查资料的工具网站,能说出常用搜索引擎的名称和网址。
2.知道搜索框中输入的文字叫关键词,明白搜索结果取决于关键词的选择。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搜索要求,确定适当的关键词输入到搜索框中。
2.能通过分析搜索结果中的标题、摘要、网址等信息,选出符合要求的搜索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2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经济发达的中心集镇,大多数学生在校内外使用网络时都已经接触到搜索引擎,“百度一下”是很多学生的口头禅。但是对搜索引擎的概念及作用的认识比较模糊,不够完整;关键词的提炼能力也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搜索引擎概念,学会关键词搜索。
难点:能根据搜索要求提炼合适的关键词。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发争论,认识搜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简要谈话,组织猜图游戏。(1)讲解游戏规则。(2)组织猜图游戏。(3)小结并适当奖励。2.小结后抛出问题,组织讨论。(1)为什么叫袋鼠?(2)雄袋鼠有没有育儿袋?3.组织学生举手示意,将学生分成两大“阵营”。讨论:如何用信息技术课的手段解决这一争议?4.教师演示打开“百度”、“必应”、“有道”等网站,组织学生观察网页特点。然后小结。(1)页面简洁。(2)有一个输入框。5.引出搜素引擎的概念,揭示课题《搜索引擎》。
>认真听讲,搞清规则。>根据图片显示猜动物名称。>参与小结,领取奖品。>重点讨论回答问题2,并说明自己的理由。>举手表态,提出解决方案。>观察并回答。>参与小结。>了解概念。
>活跃气氛,激发兴趣。>是否设奖品视情况而定。>通过问题2引发争论,激发学习欲望。>学生平时经常用百度,因此此处完全可以预设。>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1,揭题。
活动2【讲授】解决争议,学习搜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组织谈话:本课我们将以百度为例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2.演示打开百度,组织讨论:针对雄袋鼠有没有育儿袋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输入框中输入什么内容进行搜索?3.组织反馈并小结。(1)罗列学生确定的关键词。(2)请若干学生猜想不同关键词的搜索结果。(3)引出关键词的概念。4.组织学生搜索,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情况。5.请若干学生演示汇报,小结。(1)搜索结果的选择方法。(2)网上难免有虚假或错误信息。要尽量采纳正规网站的信息。
>自由讨论。>积极反馈,参与小结。>猜想并回答。>自由操作。>参与小结。
>明确学习内容。>提炼关键词的训练。>先猜想,再操作验证,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2。>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为搜索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作简单铺垫。
活动3【练习】学习《公约》,用好搜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接上一环节,谈话并组织学生完成课后练习1,教师巡视。2.小结,对照《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自由操作。>参与小结。
>精简多练,巩固所学。>网络道德教育。
活动4【作业】总结拓展,巧用搜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对照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总结。2.演示回顾《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搜索过程,介绍关键词“联想”功能。3.简要谈话,布置课后作业(即书本练习2:搜索“搜索引擎使用技巧”,并试一试这些技巧。)
>参与总结。>认真听讲。
>知识、技能系统化。>拓展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