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 邓小平“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通过“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项练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社会调查基本功,形成创新求异思维趋势
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理解分析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理解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的意义,认识青年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刻苦学习、立志成材的自觉性,升华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教兴国意识 通过调查家乡教育事业发展脉络的活动,加深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从小树立起学好本领,建设好祖国和家乡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教学资源:安排学生搜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取得的显著成就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破题导入
联系实际,体会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
1.重温课本91页“自由阅读卡”,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加入WTO以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有助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在WTO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必须遵循这个组织规定的许多“游戏规则”,假如有所违犯,可能得不偿失。)
2.教师分析:面对着机遇和挑战,肯定要趋利避害。为此,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急需提升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在科技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实际是科技竞争和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科技的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就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教育事业今后发展的前景如何?请大家学习新课。
二、自主先学,知识梳理
见《伴你学》P106“导学目标”和“知识梳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
三、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根据103页“动脑筋”,分层讨论回答:
A. 义务教育的涵义是什么?(它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
多媒体展示:早在100多年前,英、法、美、日等国已经成功推行义务教育,这是它们今天位居发达国家行列的重要条件。我国自清朝末年以来,一再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但从未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施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则使义务教育由理想变成事实。
B. 书中哪位同学说的对?(右边的女同学)
C. 为什么?(法律是强制性的,人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阻止学龄儿童上学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D. 结合102页“导入框”、105页“自由阅读卡”和“活动与探究”,思考回答:总有一些儿童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2.指导学生诵读102页“文献资料·邓小平题词”,谈论心得:
(A. 这体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B.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学校和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大家要珍惜这些机会,争取多学些本领,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C.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104页“练一练”:应选C
[基础教育])。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怎样发展教育事业?
(A. 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B. 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过渡:所谓“九年义务教育”,指的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这个基础牢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104页插图,体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喜人局面。组织讨论:
1.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
(A. 数量大增,学科齐全,布局合理。 B.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2.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发展的资料、数字、图片等
课中反思:
高等学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解释起来颇为费事。教学中,我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大学生用其所学知识回乡成功创业的事迹,在各个行业,在众多的成功的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认识到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青少年受教育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所以大家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五、知识整合,练习反馈
1.知识整合(板书)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科教兴国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2.练习反馈:
见《伴你学》P107-108(注:待合格学生只做其中的选择、填空题)
课后反思:
本课向我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成就,其难点是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深远意义,并初步形成“科教兴国”的战略意识。本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有两个方面值得一提。
一、课前预习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前预习部分,除常见的填空练习梳理知识外,课前还设计了一个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走访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了解我国建国初的教育状况。通过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更好的是,学生在了解过去的同时,会深深感受到今天的教育变化太大了。通过实践活动而得到的认识体会是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
二、设计大量背景材料,让学生在材料中发现规律
为了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我在组织讨论书上的“动脑筋”后,又提供了一则案例材料;为了认识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或理解党和政府为什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意识,我设计提供了英、法、美、日几则材料。通过材料分析,找出规律性知识,不仅胜于教师的直接理论传授,而且为学生的中考解题能力打下基础。
附: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
)
A.小学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什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A.科技 B.教育 C.文艺 D.体育
3、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哪一年?
(
)
A.1983年 B.1986年 C.1992年 D.2000年
4、“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谁提出的?
(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蔡元培
5、下列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 B.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C.已经建成了许多世界一流大学 D.成为我国的科技重要方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