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望海潮》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望海潮》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2 13: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望 海 潮(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读”来正确把握诗词朗诵的节奏、韵脚和情感。
2、 通过“赏”来了解该词的大意,分析作者笔下的杭州到底美在哪里,并掌握点染手法运用的妙处。
3、 通过“探”来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景,并且让它付诸笔端。
教学过程:
一、导:
人人都说江南好,最好是杭州。杏花春雨梦里绕,丝竹管弦音袅袅,游人也好,诗人也好,人人忘不了。当浅斟低唱的才子遇上了美景,一场诗意的邂逅就此上演。他如花的妙笔会为我们描绘怎样一幅杭州的美景呢?
二、读:
1、学生初读,读准字音,总体把握词的内容和情感。
2、老师点拨:节奏、押韵和情感。
3、老师范读。
4、学生重读或点一人诵读,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三、赏
1、导入:(金主故事)同学们,柳永的这首《望海潮》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金主完颜亮在读完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他十分想亲自到杭州去看那里的美景。杭州是什么打动的金主?杭州的美到底美在什么地方?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赏析这首词。
2、学生讨论,展示:
(1)、学生自由诵读该词,解释句子大意。(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2)、学生分组讨论杭州之美到底美在哪些地方。(学生查找、讨论)
示例1:“市列珠玑……竞豪奢。”——“市列。。。豪奢。”——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作者看到此景惊喜,艳羡,更何况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颜亮呢!(如果没有人继续回答,老师引导:除了杭州这里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勾起他强大的侵略欲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示例2:“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风光美好,曾经是历史上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此可以想见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国地处内陆,资源贫乏,交通不便。(除了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还有没有其他内容?)
示例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有学生继续说就不启发。如果没有就启发:这是城市景观的美丽,看来已经有同学关注景物的描绘了,还有没有关于自然景物描绘的呢?)
示例4;“云树……无涯。”——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这是对钱塘江的特写。“绕”“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
示例5:“重湖……花。”——西湖的山水清秀美丽,有“天香飘万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色彩艳丽,引人入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画卷。(“一切景语皆情语”,流露出的是作者无比的喜爱之情。)
(如果学生将示例4和示例5一起说出,教师可让学生读一读,读出这两个不同景点的特点,钱塘江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秀色是风和日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丝竹管弦。前一句要读出气势,雄壮有力,后一句要读的轻快婉转。老师也可以适当点评:看来杭州这里真的是人间天堂阿,不仅物质生活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令人陶醉,难怪,金主完颜亮如此动心,连我们都心驰神往了。)
示例6:“千骑拥高牙……烟霞” ——这写的是地方官的的游乐,闲暇时品酒吟诗,欣赏音乐,赏玩山水美景,多么风流潇洒。也暗示他治理有方,有卓越政绩。(根据写作背景,我们知道这是柳永写给曾经的布衣之交现任两浙转运史的孙何的拜谒之作,这显然是恭维之语,但也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可能会有学生说这一句,如果他先在前面说,教师就接着问:是的,完颜亮非常羡慕这位地方官,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一样坐拥杭州享受生活。这是任何一位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拥有的成功和排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作者)。那么,地方官的活动是以什么为背景?或者说地方官为什么这么悠闲自在志得意满?——因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绩卓著。老师: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他治理有方呢?就引导学生对其他句子的关注。)
示例7:“羌管……莲娃。”——此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老叟悠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作者仿佛被他们的情绪感染,非常快乐)(这一句写出了杭州人民的悠然快乐的生活,我们知道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只有物阜民丰了,人民才会如此快乐悠闲。)(如果学生将示例6和示例7一起说。老师就点评说这是杭州官民同乐之景,体现社会和谐,这是封建社会士大夫或者政治家们追求的大治年景。)(如果学生以开始就说这两句,教师就借机问:地方官为什么这么悠闲自在志得意满?——因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绩卓著。百姓为什么这么悠闲快乐?——应为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优雅。那么,他们物质生活的富裕到底在哪里体现出来呢?引导学生找前面的写景句或者描绘都市繁华的句子)
(3)、老师点拨,板书“三美”。
(4)、点染的表现手法: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点染:本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绘画作品。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如《天净沙·秋思》中前四句为染,最后一句为点。结合例子来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1.)上片中“东南……”是点,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5)、指导全班学生再次诵读该词,重在读出技巧和情感。
(6)、教师归纳总结:同学们,对杭州的景致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正是因为杭州有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才打动了金主完颜亮,才有后来他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我想,柳永的这首词不仅打动了完颜亮,打动了孙何,更是打动了千年之后的我们。
四、探
1、导入:当才子遇上美景,写出了如此华美的篇章。其实,同学们,才子能行的,古人能行的,我们也能行,关键是我们要有真爱,要有真情,还要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刚才,同学们在鉴赏本词的时候,表现出了惊人的鉴赏能力,同时,我也相信大家的写作才能。下面,我请大家仿照柳永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的诗句,来写写我们身边的美景。我们以“黄石也有美景,美就美在……”开头,后面就接着仿写。
2、学生仿写。
3、成果展示,推荐3—4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仿写的句子,并且当众诵读出来,老师点评。
4、老师展示下水仿写句子:“黄石也有美景,美就美在有西塞青峰,东方古刹。轻舟泛湖,渔歌唱晚,融融万户千家。”
五、结: 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大好河山,我们身边就有美景存在。法国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大家也可以成为当代的柳永,写出绝美的诗文。

六、板书
望海潮
柳永
美丽 富庶 安定 祥和
自然风光之美
形胜 惊叹
都会 都市繁华之美 赞美
繁华 艳羡
民生安乐之美
点 染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