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材料一 自清王朝建立以来,清政府采取了许多优待满族和歧视汉族的政策,主要表现在:(1)官缺分满汉。满族官员可任汉缺,汉族官员却不能任满缺;相同职务的官员,满足权力大于汉族权力,满族官职的级别较高;在中央政府机构中,满族占绝大多数及绝对优势。
……(4)满汉分别实行不同的法律,分设审判机构。一般地说,满汉纠纷中,满人获胜居多,即使受处罚,也相对较轻。清初,在强硬的高压政策面前,汉人不敢对此提出异议。
——马平安《中国近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军机大臣字寄护理直隶总督·布政使廷,光绪二十六念八月二十七日(1900年9月20日)奉上谕:“廷雍奏,派营剿办拳匪一摺。此次事变,实由拳民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现在顺、直各属拳匪聚集处所。尚有三十余州县之多。亟宜严行惩办,庶足以清乱源。即着督饬吕本元等认真剿办。毋稍姑息。梅东益素不得力,著另派妥员前赴沧州接办。各国藉口,总以代剿拳匪为名。该护督务当迅速办理,以绝祸根,毋贻彼族口实。是为至要。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钦此。
——《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618页材料三 辛亥革命前,武汉涌现了100多家由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涉及采矿业、机器制造业、金属加工业、印刷业、面粉业、制药业、建筑业等30多个行业。据统计,到1911年,武汉有较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到1724万元。一跃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工业城市。材料四 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
光绪十九年(1893 年)十一月,张之洞请立自强学堂。学堂设于武昌城内铁政局旁,初设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门,每门计划招收二十人。1903年,自强学堂改为方言学堂。方言学堂学习历史、地理、公法、交涉等课程,分习英、法、德、俄、日语。学制五年。方言学堂后发展成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大学。材料四 1904年9月,练兵处、兵部奏准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颁布了《陆军学堂办法》。清末,除北洋新军外,各地新军中只有湖北新军初具规模,有17000多人,核心是第八镇(师)、第二十一混成(旅),其中三分之一参加了革命组织或倾向革命,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1906年清军改制,湖北新军被编为两镇,总兵张彪任第八镇统制,黎元洪任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材料五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预备立宪,原则为“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共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臣民权利义务”9条,满篇“议院不许”干涉君主,臣民需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核准9年筹备立宪事宜,宣布于9年之后颁布宪法、召集国会。并于1909年和1910年设立了谘议局和资政院,
从1907年秋季起,各地立宪派便纷纷上书清政府,要求速开国会。仅1910年就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清政府面对请愿压力,遂将原定为9年的期限提前3年,即于宣统五年(1913年召开国会,并先设立内阁。但是1911年5月8日,清政府组成以奕劻为首的“皇族内阁”,毫无立宪诚意,令立宪派大失所望,遂同情革命。材料六 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的筑路权,原已由清政府出卖给外国人,是当地绅商动员民众以认股的方式赎回。1911年,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清政府收回之后,无力兴办,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总额为六百万英镑,公开出卖川汉、粤汉铁路修筑权。激起湘、鄂、粤、川人民的反对,保路风潮随之兴起,尤以四川最为激烈。四川新任总督镇压了请愿运动,32人丧命。此后,川民与政府军队间的冲突日益加剧。武昌首义后形势图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七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各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清帝退位诏书材料八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941年《解放日报》林伯渠 材料九 南京临时政府拟定的《商业银行条例》,鼓励民间私人资本开办银行。1912年孙中山还亲自筹设中华实业银行,自任名誉总董。据统计,清末最后十余年创设银行不过17家,而1912年新设之银行即达14家。实业部拟定了《商业注册章程》,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取消前清规定的种种注册费用。临时政府北迁后,工商部有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把专利权之授予严格限制手工艺品的首先发明及改良者,并规定了具体年限,从而废除了前此的封建性专利垄断。
据《农商部统计报告》提供的数字,这一时期所设工厂分别是:1910年986家,1911年787家,1912年1502家,1913年1378家,1914年1123家。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万~60万,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达到了200万人。材料十 1912年2月1日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共14条,要求将学堂改称学校,监督、堂长改称校长;凡教科书,均须合乎共和民国宗旨,禁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废除小学读经;允许小学男女同校。同年8月,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将清学部规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改为“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蔡元培特别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所以删去。”3月8日,通令高等以上学校废止各项有碍民国精神的科目,禁止讲授《大清会典》《大清律例》《皇朝掌故》一类文献。 材料十一 有研究者发现,1912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材料十二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 阿Q心里想到: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 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
——《阿Q正传》材料十三 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弗对辛亥革命以及试图建立的共和政体评价也不高,他说:“1 91 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地。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1925年,张謇在南通追悼孙中山大会上说:“若孙中山者,我总认为在历史上确有纪念之价值。其个人不贪财聚蓄,不自讳短处,亦确可以矜式人民。今中山死矣,其功其过,我国人以地方感受观念之别,大抵绝不能同。然能举非常大事人,苟非圣贤而贤哲为之左右,必有功过互见之处。鄙人愿我国人以公平之心理、远大之眼光对孙中山,勿爱其长而护其短,勿恨其过而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