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体验化学探究 课件 (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体验化学探究 课件 (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2-02 15:4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 二 节 
体验化学探究一、从问题开始
1.问题的重要性。
化学科学就是在不断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程中向前
发展的。
2.提出问题的关键。
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是提出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包括:_________、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等)、_________、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获得结论2.实验探究。
蜡烛燃烧的奥秘
【提出问题】石蜡需要变成石蜡蒸气后才能燃烧吗?
【猜想与假设】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设计并进行实验】
(1)尝试用火柴点燃蒸发皿中的一块固体石蜡,观察到石蜡___
_____。
(2)点燃一支蜡烛,待烛芯周围有较多石蜡油产生时,熄灭蜡烛,
尝试用火柴点燃石蜡油,观察到石蜡油_______。
(3)将尖嘴玻璃管的末端插入蜡烛火焰的烛芯处,一段时间后,
尝试用火柴在尖嘴处点燃,观察到尖嘴处___________。不燃烧不燃烧可产生火焰【结论与解释】石蜡是先___________再_________才燃烧的。
【反思与交流】
(1)反思探究过程有哪些需要改进
(2)反思还有哪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熔化成液态变成气态【微点拨】
具体的科学探究并不一定要求这些要素面面俱到,根据实际情况可能只涉及其中几个方面。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1.反思的作用。
通过对探究活动的_____和_____的反思与评价,使我们不断
进步。
2.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反思等。过程结果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结论3.交流评价。
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交流时只有积极参与、充分表达交流,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1.判断正误:
(1)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 )
提示: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掌握相关
的化学知识。
(2)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 )
提示:熄灭蜡烛时,出现的白烟是没有燃烧的石蜡蒸气遇冷形成
的固体小颗粒。 √×(3)蜡烛燃烧时会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
提示: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呈气态且无色,故不会
观察到。
(4)蜡烛燃烧时,在烛芯处有蜡烛蒸气。( )
提示:蜡烛在烛芯附近由固态变成液态,又由液态变成气态,
因此烛芯处有石蜡蒸气燃烧,这种说法符合实际。×√2.对有关蜡烛燃烧的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B.在常温下,蜡烛呈固态,只有受热熔化变成气态后才能燃烧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的焰心温度最低【解析】选A。蜡烛燃烧时还伴随着蜡烛的熔化等物理变化,所以A描述不正确;在常温下,蜡烛呈固态,只有受热熔化变成气态后才能燃烧,所以B描述正确;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故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描述正确;蜡烛的焰心温度最低,所以D说法正确。3.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反思 D.实验结论
【解析】选A。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中重要而有效的环节,“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4.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  )
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D。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后,应作出假设或猜想,与因素①有关;针对猜想应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与猜想是否相符,写出实验报告,故因素②③④⑤也与探究有关。5.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实验时,采用下列装置验证石蜡需变为蒸气才能燃烧。
当把一玻璃管末端伸入蜡烛芯附近后,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却未能产生预料中的火焰。(1)你认为他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玻璃管伸入蜡烛芯的时间较短;
②玻璃管可能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了。
(2)实验不成功,你认为小明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认真反思,查找原因;②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查找原因;
③为查找原因,反复进行实验;④针对失误原因,改进实验。【解析】(1)若玻璃管伸入蜡烛芯的时间较短,石蜡蒸气还没有到达玻璃管的另一端,用火柴点燃当然不可能会看到火焰;若玻璃管太长,石蜡蒸气可凝结在玻璃管内壁上,在另一端点燃时,也不会看到火焰。(2)若实验不成功,反思交流、反复实验、改进实验的做法都是正确的。
答案:(1)①② (2)①②③④要点一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及作用
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2.猜想是对问题中现象、原因依照自己的经验或理论水平进行的假设。
3.设计并进行的实验是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获得结论的有力证据。
4.通过反思评价与交流可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或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示范题1】(2012·聊城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猜想 B.查阅资料
C.实验 D.交流
【我的答案】选C。本题考查对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分析题干中的信息,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对号入座。将自制酸碱指示剂滴入酸、碱性溶液是一个实验过程。要点二 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对于实验探究题,一般是以熟悉的物体、场景、现象或社会热点为载体,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然后在已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猜想或假设。
2.解题时,首先明确探究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记录现象和数据→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3.实验探究不一定包括所有环节,有时只需几个环节就可完成。【示范题2】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作出猜测:? __。
(2)活动过程和记录:取3支试管,各加入3 mL水。
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②将第二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
③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 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见下表:(3)问题与讨论: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 mL水,即要求所取水的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为什么?? __。
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有其他方法吗?若有,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及现象、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探究的问题是:酒精灯火焰的哪一层温度最高。所以设计实验的思路是:取三支相同的试管,各装入3 mL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3 cm处、灯芯处、外焰处,加热至水沸腾。观察所用的时间,从表中可以看出:放在外焰处试管中的水沸腾时用的时间最少,表明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根据此原理,可用其他物质(木条)代替水来做类似的实验。答案:(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外焰(或内焰或焰心)
(2)用外焰给物质加热所需时间最少,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
(3)①不行。因为所取水的量也会影响加热所需的时间,在此探究实验中,必须控制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加热位置不同,而其他因素相同,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②点燃酒精灯,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放入火焰中,约1~2秒后拿出观察,处在外焰的火柴梗先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给物质加热【拓展归纳】科学探究题的分类
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
从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解释此类问题的关键:观察、分析、联想,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要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
对问题有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验证计划,以便设计方案。在解答时,一是要多方面猜想或假设;二是要注意猜想的合理性;三是要抓本质提出假设。3.实验方案设计类探究题。
根据猜想或假设设计方案。
4.分析推理类探究题。
解答此类题目要用到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并用逆向思维法对结果进行评价。1.请结合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认识,将相关内容填入图中。提示: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由里到外分别是焰心、内焰和外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焰心处是石蜡蒸气,具有可燃性;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蒸气会冷凝在冷烧杯内壁形成水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学完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环节和各环节顺序有了一定的认识,试着填写一下吧!提示: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几个基本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