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
本课难点:结合夏商西周的相关史实,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预习要求】
(要求同学们课前精读教材,在课本上做批注“点圈划”,
并标明不懂的问题,花10分钟自主完成学案填空部分,落实基础知识。同伴互助,同桌签名,已预习。)
1、归纳本节课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概念。
2、理清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学法指导】
1、注意历史时间,编制大事年表掌握历史事件,并注意归纳。
2、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探寻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如何发生的,锻炼研讨古文的能力,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对当今社会及整个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运用归纳概括方法总结分封制和宗法制,做好历史比较和问题研究。
★:【资料卡片】
氏族:也叫氏族公社,是按照血统关系结成的集团,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部落联盟:以氏族为单位,几个相互通婚的氏族,组成了部落。每个部落组织的规模大小不一。由两个以上的部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成的联盟,称为部落联盟。
甲骨文: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物,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一带,是商王盘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公元前14世纪中期-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又名“殷墟”,甲骨卜辞中又称之为“大邑商”、“商邑”,为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夏商周更替: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西周建立。
★:【自主学习】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自启开始,王位的传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制(传贤)
--→
世袭制(传
)
2、商朝的王位都是父子相传吗?
不都是,有时
3、为什么说夏商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
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
的方式来决定。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目的)?
进行
统治,巩固奴隶制度。
2、分封制分封的对象(分封谁)有哪些?其主体是什么
(主体)、
和
的后代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权利:天子授予诸侯
、
和
,诸侯在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能在封国内设置
、建立
和
。
②义务:服从
、镇守
、随从
、交纳
、朝觐述职
4、分封制有何特点?
主要以
层层分封,
等级
5、分封制有何影响?
①西周:扩大了
,巩固了
,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积极)
△为什么到西周
,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诸侯国具有很大的
②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割据、混战,破坏了统一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目的)?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
、
和
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用什么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制度?
系
关系的亲疏
3、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
继承,为
宗;余子分封为
,他们对天子来说是
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
宗。诸侯、卿大夫、士比照天子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
。
4、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
继承制(也是主要特点)
5、宗法制有何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和
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和
。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
(四个字概括)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上的体现。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主要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利,等级森严。
(2)
权与
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3)诸侯有相当大的
,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
。
(4)形成了开创性、
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
★:【达标检测】
1、《左传》记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作用
B.宗法制的作用
C.郡县制的作用
D.君主专制的作用
2、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性错误的一项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黄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谈谈清雍正帝与军机处的设置》
3、观察以下两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下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
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
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6.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7.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
A.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B.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8.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一份家谱。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民间家族重视修订家谱主要是因为
(
)
①宗法制的传统影响
②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
③分封制的影响
④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10.“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1.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巩固周王朝统治 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思维点拨:一般来说,一个阶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统治。
12.
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的权利有哪些(
B
)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⑤建立武装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思维点拨:做组合型选择题,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这是解题的关键。要像语文划分句子成分那样,抓住题干中的每一个字,尤其要抓准限定答题要求的字词,从而明确题目的时空限定以及特殊的解题要求,并以此作为解题突破口,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的选项。
13.(09天津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合作探究】
1、请你阅读课本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和下列材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 周本记》
(1)请分析,在上述材料中,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共有四类:一是王族(也可称为同姓亲族),二是功臣,三是殷商的降族,四是原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三、四也可合称为先代贵族)。
目的:①广建诸侯,拱卫王室;②进一步扩大西周的统治和周文化的覆盖范围;③对殷商降族的分封可以减少抵抗,便于监督管理;④诸侯承担各种义务,有利于加强周王室的共主地位,稳定政治秩序。
(2)根据西周分封示意图,分析西周分封的特点有哪些?
从分封的地域看,主要集中在王畿以外的中原地区;
从分封的对象看,主要以王族为主,还包括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思维点拨:关于材料题,一般遵从三字法。一是读。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能使思路清晰明确。二是找。“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三是答。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因此答题时还要在以下几个注意:注意设问分值,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2、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请你想一想,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行为:修建宗祠、家庙;编修家谱;祭祀祖先、认祖归宗;重男轻女;任人唯亲等等。
积极作用: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尊宗敬祖”,有利于社会安定,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其它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思想,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默写检测】
1、西周的都城在今天哪里?周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哪些?主要有哪几类?
西周都城:
主要诸候国:
几类:
2、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统一)
权利:
义务:
3、宗法制的内容:
4、嫡长子与庶子的关系:
5、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小结:
(1)王位和爵位的继承制度:
(2)地方管理制度:
(3)权力的分配和继承制度:
★:【释疑解惑】
1、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公”)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2、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3、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性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和在家族内的体现;宗法制利用血缘宗族关系为纽带维护分封制,两者体现了家、国一体的制度。
(3)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