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
教学目标: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材料分析法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代表不同阶级的中国人反帝反封建的历程,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引导出中国革命要成功所必备的条件,从而引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将带领中国革命走入新的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把中国共产党从酝酿、诞生、幼稚期、成长过程比作一个生命的孕育、诞生、成长的过程,从人性化的视角来学习本课。
孕育篇:
五四风雷
放映重返五四现场(视频资料),学生回答问题:
五四运动因何而起?(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率先走上街头的是谁?(先锋主力:青年学生)
游行的口号是什么?(“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
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经过,学生回答。
五四运动经过分为两个阶段,两个中心,不同的方式。
图片展示五四运动成果,得出结论——初步的胜利。并分析,胜利体现在哪里?为什么又称之为“初步”?
通过五四运动结果分析出五四运动的性质——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最后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1、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2、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并强调前两点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孕育阶段。分析为什么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幻灯片放映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组织分布图。
经历了组织、思想、阶级上这么久的孕育,这时一个全新的有生命力的政党诞生了。
诞生篇: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回顾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幻灯片放映中国共产党出生证明(诞生的时间、地点、标志、内容、意义),学生回答。
归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影响: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成长篇:
把共产党和国民党比作两夫妻,从结婚前的条件匹配,媒人、到初步定亲、正式结亲、结晶、两人一起的革命事业,到最后关系破裂的过程;从而讲述国共两党合作的条件,合作的标志,北伐战争的进程、结果以及中共从大革命失败中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三、国公合作和北伐战争
材料分析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最后练习巩固:
1、1919年5月27日,先施、永安两公司在《申报》上声明:准四月廿三日起不卖日货。以下理解不确切的是(
)
A.五四运动不是一场单纯的学生爱国运动
B.参加五四运动的阶层在逐渐增加
C.商人阶层逐渐加入到反帝爱国运动中来
D.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2、“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该材料评价的人物参与的活动不包括(
)
A.筹建中共
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召开
D.国民大革命
3、读图表,分析1925年的国民党(
)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课堂板书:
五四风雷
导火线
经过
结果:初步胜利
性质
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
诞生:中共一大
意义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合作实现的条件:必要性
可能性
方式:党内合作
合作标志
北伐战争
进程
结果
教训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比较枯燥,概念性的东西难理解,这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的学生们来说,一节课的时间要把它讲完讲明白很难做到,特别是第三模块,学生对于这个模块的内容非常模糊。因此我在这堂课上紧扣主题,利用生活化的语言和组织形式让学生们易于接受、掌握呢。学生反映良好。但本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时间组织上没有把握好,在材料分析上还不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