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堂小练
一、单选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担任了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士担任。这( )。
A.
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
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
说明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新型政权
2.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中共八大召开
3.
2009年9月20日,胡锦涛在庆祝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60年来,人民政协深深植根于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融汇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建立了不朽业绩。”政协成立之初( )。
A.
代行中央人民政府的权力
B.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
C.
监督和指导全国人大工作
D.
主要负责民族方面的事务
4.
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
A.
确立了国家性质
B.
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
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5.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
A.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了(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7.
2011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主党派为国家的建设献计献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最早正式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是(
)。
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
长期共存,肝胆相照
C.
长期共存,荣辱与共
D.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8.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
中共八大召开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以下能体现“人民民主”这一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有(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
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新中国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是(
)。
A.
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B.
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答案】
一、单选题
1.
C
2.
C
3.
B
4.
A
5.
B
6.
A
7.
A
8.
C
9.
D
1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