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祖国统一大业 导学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祖国统一大业 导学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21:3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1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2、掌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3、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
1、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2、联系台湾问题的现状掌握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一个中国”观念,提高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分裂祖国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难点:如何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课堂探究
学生自学反馈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
备注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2.过程(1)
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____》,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
)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3.含义(基本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________制度,香港、台湾实行________________。4.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①物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
增强,
有了极大发展。②理论:“__________”伟大构想,为香港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2)过程:①提出方案:1982年,英国首相____________访华,就香港问题同________进行了会谈,双方同意通过______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②签署声明:________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③恢复主权: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______,____________进驻香港。2.澳门回归(1)前提:__________的回归,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过程: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______,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3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1)对中国:①洗雪______,提高国际地位;②开创港澳和内地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纪元;③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④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为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成功典范。(2)对世界: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_________问题的成功范例。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打破隔绝两岸“停火”:______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________,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2.交流:(1)
两岸“三通”:中央人民政府倡导两岸直接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3)90年代初
两岸还以民间团体对话的形式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接触与会谈,两会达成“__________”,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4)
1995年,江泽民主席就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______________,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3.寒流:台独“言论。李登辉
“一中一台”
陈水扁
“一边一国”影响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是___________和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4.契机:连战访问: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①双方重申坚持“__________”,反对台独,主张____________稳定。②中国共产党强调,__________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对话和谈判,坚决阻止任何制造______的图谋,此次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识记类识记类
合作探究
备注
目前台湾问题的解决还有待时日,你们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你如何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理解类
当堂检测
备注
1.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一诗中写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国共两党内战遗留的问题B.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C.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对立D.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破坏2.在“一国两制”构想中,台湾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3.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C.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4.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区别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社会制度不同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D.各自的权限不同 5.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6.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其意义包括(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②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③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的新贡献④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撒切尔夫人曾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应用类
拓展提升
备注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则两利,离则两伤。两岸应捐弃前嫌,携手共进。我们希望台湾同胞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请回答: (1)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共两党“和则两利,离则两伤”的最有力证明是什么?(2)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
能力提升类
教(学)后反思
【知识链接】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香港:

澳门:1512年,葡萄牙人以进贡为名来广东从事人口贩卖活动;1535年,贿赂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力;1553年,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上岸,并长期霸占澳门半岛;1840年,乘机巩固和扩大在澳门侵占的地盘;1851年,占领凼仔岛;1864年,占领路环岛;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之后葡萄牙一直占领澳门并把澳门作为其领土。
台湾: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把台湾归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祖国;
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
教学反思: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突出重点问题“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和难点问题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认真设计了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解答的问题,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内容是学生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因此,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通过展示史料、播放音乐和影视片段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综合运用启发导学法、讨论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采用问题讨论、小组合作、个体探究等活动方式相结合,以“启发——引导——讨论——探究——评价分析——总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后,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部分学生能运用历史知识较为客观、科学地分析海峡两岸问题;但我也发现学生分析分析问题时缺乏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重要性:①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②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发展和繁荣;
③解决台湾问题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紧迫性:①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颠覆活动仍然存在,不断插手台湾事务;
②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日益发展,企图分裂国家。
△国际敌对势力和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是台湾统一的两大障碍。
(1)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使国民大革命蓬勃发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革命成果巨大。当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合作关系破裂,国共两党开始了尖锐对峙,为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一步步扩大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战争的伟大胜利。然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反动方针,使中国人民重新陷入战火,并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代表了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因此,顺应民意,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