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习题2
一、选择题
1.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 )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
( )
A.构想正式提出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C.有了法律依据
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
3.有人说在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 )
A.中国政府坚定的立场
B.世界潮流的推动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4.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这一现象最能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
( )
A.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B.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
C.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
D.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5.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总局针对台湾问题发行了一套纪
念封(如右图)。结合时代背景及图片涵义,请为其拟定一个
贴切的标题
( )
A.海峡两岸盼通邮
B.和平统一,反对台独
C.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6.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国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 )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7.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其意义有
( )
①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联系,促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
②可以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
③可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访问期间他们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
( )
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心愿 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 ③“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政治基础 ④国、亲两党主席访问大陆,为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
2008年11月6日,
2008年12月15日,
马英九会见陈云林
,两岸“三通”正式启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2)材料二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
1.C 2.C 3.D 4.C 5.A
6.C 7.B 8.A
9.(1)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施。
(2)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状态已被打破,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并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两岸已实现“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