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5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21:5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5
【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学习重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对祖国统一大业的作用
三、学习难点:对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最大公约数”的理解
【名词解释】领会概念,突破难点
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基本法的规定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社会、经济制度,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区域。它具有如下特点:(1)它是我国行政区域设置中的一种新的区域类型;(2)它与其他地方行政区域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所实行的基本社会制度不同;(3)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的自治权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权力,但特别行政区各级法院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管辖权。 
【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先认真通读课本P102-105页的全部内容,完成以下填空,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进行“兵教兵”,8—10分钟后交流汇报。
一、问题之源
澳门:是
殖民者占据最早、时间最长的地区。
香港:近代史逐渐沦为
的殖民地。
台湾:1949年解放战争中,
败退台湾,两岸处于敌对状态。
本质区别:港澳地区属于
问题;台湾属于
问题。
二、解决之道
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的构想
目的
针对
问题,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含义

的前提下,大陆实行
制度,港澳台实行
制度。
意义

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三、回归之路
1、
,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洗血了百年国耻;
2、
,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四、统一之盼
根源
问题造成的
方针
、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交流
1、1979年《
》,实现了两岸真正停火2、中央政府提出“三通”
倡议:通邮、

。3、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
,两岸隔离状态被打破4、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
”,海峡两岸坚持
原则5、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
”访问大陆6、
年,两岸直接实现“三通”
阻力

”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知识树】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到达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到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
材料四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来遇到的,这些经验在交流交往中提供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更好。
——《访谈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
(2)你认为以下哪个因素是能成为海峡两岸完成统一大业的“最大公约数”,请说出你的依据。(本问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A、中华文化
B、一个中国
C、经贸联系
D、和平统一
【回标小结】对照学习目标和以下结构图示,完成填空,请用2—3句话概括本课的核心内容,小组交流后登台大声汇报。
【巩固训练】
1.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A.《联合声明》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C.《告台湾同胞书》
D.《中美联合公报》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是(

A.少数民族问题
B.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C.邻国边界问题
D.外交关系问题
3.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③
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
A.①


B.②


C.①



D.①


4.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权限不同
5.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以台湾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妄图通过“公投制宪”等手段分裂国家

某些外部势力插手台湾,干涉中国内政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A.①

B.①


C.①


D.①



6、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侧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5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4分)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4分)
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
港澳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