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21:5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是:首先确立了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这一外交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取得的成就有: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中苏等17国建交;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新中国初期所确定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这是中国外交的总方针,为中国在70年代,新时期外交成就的取得奠定了基础。从全书来看,本单元上承中国政治活动史,下启世界政治活动史,是中国政治活动史的收尾部分,而本节课又是这一单元后面一课的基础,掌握好本课是关键。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主要讲述的是外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专业历史术语较多,大多数学生可能在之前有过接触,但具体细节了解较少,所以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要由易到难,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新中国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Ⅰ.导入
多媒体展示2010年11月27日召开的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盛况,体现大国风采,引出中国外交的起步——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
学生能够说出课件体现的信息:2010年11月27日广州亚运会。体会中国大国风采。
在观看广州亚运会盛况的,使
学生体会到中国经济的腾飞,国际地位的提高,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Ⅱ.讲授新课恩:]恩:]
(1)多媒体展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板块:亮








姿
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有一个整体掌握
增强学生整体把握课堂体系的能力。
(2)【多媒体展示1】《南京条约》的签订,“二十一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以及周恩来对近代中国外交的总结【多媒体展示2】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中的表述设问:新中国和旧中国外交的不同?
学生说出旧中国外交——屈辱,新中国——独立自主
通过展示旧有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很好的过渡到本节课知识,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与总结分析能力。
(3)多媒体展示材料,设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都有哪些?新中国实力如何?多媒体展示二战后形势图,设问:当时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
学生说出:国


境、国


益、国


力等等。新中国初期中国实力——百废待兴国际环境——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对峙
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决定外交政策,为之后70年代,新时期外交学习奠定基础。并且了解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4)设问:面对这样的局面,在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总原则后,毛泽东又概括出了那些具体的方针?师生共同解读。
学生看课本说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使学生对于具体方针有一个整体全面了解。
(5)学生阅读课本小标题二和三相关内容,之后多媒体展示:学生整体来掌握成就。
学生说出: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锻炼学生根据课本提炼重要知识点的能力,并且对于成就有整体把握。
(6)在讲解具体成就时:教师结合课本,展示材料、播放视频设置相应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外交成就。
能够说出具体外交成就,对于重点知识在课本上做标示与注释。
通过材料和视屏,使学生对外交成就有深入了解,同时提高他们从材料与视频中提炼重要知识点的能力。
(7)过渡:领略了新中国精彩瞬间后我们会发现精彩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这个人就是——国家总理周恩来。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的外交小故事,设问:作为一个外交家应具备的素质?
总结:多媒体展示康威.汉德森关于完美外交家应具备的素质,最后提出老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做一个杰出,优秀的中国人。
学生说出:知识、洞察力、谨慎、、勤劳、勇气、还有圆滑等等。
提高学生个人魅力与个人修养。
(8)设问: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展示本节课框架。
学生纷纷说出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但不够全面
培养学生对课本整体掌握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开拓出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
学生看板书一起回顾所学内容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交一、外交依据:国家利益
国家实力
国际环境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三、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项目小组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对所学内容掌握对所学内容应用师生互动情况组员间合作情况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对课本结构进行了调整分成三大块: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外交人物品读。学生对于外交政策的理解较到位,对于外交成就掌握比较欠缺,在品读外交人物小故事时,学生比较活跃,对此较为感兴趣,同时在此处也很好的加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与个人修养的提升,效果较好。最后设问:在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整体掌握,而且还将课本知识内化成为自我知识,此外还提高自我表达能力。这节课的欠缺之处是:对时间分布不够合理,语言表达还不够具有感染力。
Ⅲ.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