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习题2
一、选择题
1.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
正式文书。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A.朝鲜
B.苏联
C.印度
D.日本
2.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
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
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含义是
( )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 )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北约集团的成立
6.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右图是我国第
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的照片,该会议
应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会议
D.第26届联大
7.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8.陈毅曾赋诗赞颂1955年的亚非会议: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以下对这次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美国等西方国家应邀参加了会议
B.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C.会议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广泛应用
D.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签订《中苏友
图二
中国代表团
图三
中国代表在
好同盟互助条约》
访问印度
日内瓦会议上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出新中国的什么外交政策或原则?两图所反映的内容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三中我国代表团参加这次会议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收获?
(3)三幅图反映了我国外交的什么发展趋势?
答案
1.B 2.C 3.B 4.D
5.C 6.A 7.A 8.A
9.(1)图一:“一边倒”政策;图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图一: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两国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图二:加强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原因: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苏联的推动。收获: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3)由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向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转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