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一、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方法:
(1)_____或_____可燃物。
(2)隔绝_____(或_____)。
(3)使温度降到_______以下。
2.原理。
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清除隔离氧气空气着火点3.火险自救:
(1)火势不大,选择合适的方法和_______扑灭。
(2)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及时拨打________电话,并采取自
救措施,用_______捂住口鼻,蹲下_________或_______跑离着
火区域。灭火器119火警湿毛巾靠近地面沿墙壁【微点拨】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应采取降低周围的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方法来灭火,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二、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条件:
2.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
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氧气(或空气)着火点可燃物氧气发光放热三、促进燃烧的方法
1.乙炔的燃烧:
(1)实验现象。明亮的火焰黑烟剧烈燃烧大量的热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剧烈(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 4CO2+2H2O。
(3)微观解释:在同一时刻,一定的空间内,相互接触碰撞的分子越多,燃烧就越剧烈。2.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___________。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_________。
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1)产生:碳的不充分燃烧;煤气泄漏;燃料气体的不充分燃烧。
(2)中毒原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_________结合使血液失去
了_____能力,过多将导致人体缺氧死亡。
(3)预防:保持良好的_____和有效的排气。氧气的浓度接触面积血红蛋白输氧通风四、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1)实验现象:刚开始时,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处___________,片
刻后瓶内氢气发生了_____。
(2)解释。安静地燃烧爆炸2.爆炸产生的条件。
如果燃烧发生在_______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
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而引起爆炸。有限的迅速膨胀3.与燃烧爆炸相关的安全图示:放置易燃物烟火携带火种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1.判断正误:
(1)可燃物遇到氧气一定会燃烧。 ( )
提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如果温度没达到
着火点,即使与氧气充分接触也不能燃烧。
(2)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 )
提示: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一般不能改变,水在灭火中的
作用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夜间觉察到有煤气中毒的危险时,应采取的措施是立即打开
排气扇,换新鲜的空气。 ( )
提示:煤气泄漏,打开电器开关,可能会产生电火花,提供明火,
可能导致爆炸。应先关闭漏气阀门,开窗通风。
(4)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 ( )
提示:如果仓库长时间封闭,热量就不容易散失,当达到易燃物
的着火点就可能发生燃烧或者爆炸,所以应有良好的通风设
备。××2.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选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时,灯帽使酒精灯的火焰与周围的空气隔绝,使酒精无法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故选C。3.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酒精是液体
B.酒精挥发得太快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解析】选D。根据燃烧的条件,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属于可燃物,而且与氧气接触,但是由于没有点燃,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故选D。4.天然气发生泄漏后,若处理不当会发生爆炸事故。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________性,所以泄漏
后与________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
(2)森林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常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其原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一旦与氧气混合达到其爆炸极限,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2)森林发生火灾,消防队员常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将可燃物隔离。
答案:(1)可燃(或易燃) 氧气(或空气)
(2)将可燃物隔离要点一 灭火的原理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例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2.隔绝空气。例如,油锅中的油着火,盖上锅盖;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都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在燃烧物表面形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层,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3.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例如,建筑物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示范题1】(2013·厦门中考)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电器着火——用水泼灭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身上着火——就地打滚压灭
D.桌面上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解析】选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泼灭,因水具有导电性,用水泼灭,易造成触电等更大的安全事故;油锅着火一般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如用锅盖盖灭;身上着火,通过就地压灭法,是利用隔绝空气法;酒精着火一般用隔绝空气法灭火,如采用湿抹布盖灭或用沙土盖灭等。【知识链接】一些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
电源或电器设备着火时,由于自来水能导电,所以不能用水来扑灭。油锅着火也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油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且扩大燃烧面积。【备选要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比较要点二 防范爆炸的措施及火灾自救
1.防范爆炸的措施:
(1)防止可燃性气体泄漏。
(2)开窗通风,避免单位空间可燃性气体含量过大。
(3)一旦出现泄漏,切记不可出现明火。2.火灾自救:
(1)火势不大,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灭火。
(2)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自救措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贴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示范题2】(2013·珠海中考)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蜡烛时不慎使书本着火,用湿布盖灭
B.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里
D.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解析】选C。使用蜡烛时不慎使书本着火,应用湿布盖住,隔绝氧气而使火熄灭,故A做法合理。厨房燃气具有可燃性,漏气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千万不能见明火,故B做法合理。实验时,应把没有用完的白磷放到指定的容器里,不应丢进垃圾筐里,故C做法不合理。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因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因此蹲下靠近地面,故D做法合理。【备选习题】(2012·营口中考)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C.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加水灭火【解析】选C。当图书、档案失火时,为了防止图书、档案损坏,最好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样不留下痕迹,故A错误;泄漏的煤气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火燃烧将会产生爆炸,打开排风扇时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煤气可能会爆炸,故B错误;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口鼻,故C正确;油锅内加水,油的密度比水小,会使油浮在水面不能使火熄灭;应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D错误。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燃烧条件的填空:提示: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仔细观察图示,将其灭火方法与采用的灭火原理连接起来。提示:发生火灾用湿棉被盖灭,主要是隔绝了氧气使火焰熄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避免了油与氧气的接触;关上燃气阀门,没有了可燃烧的气体,从而火焰熄灭;向燃烧的可燃物上喷水,水的蒸发能带走很多热量,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