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习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习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22: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习题4
一、基础训练题
1.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方针
(  )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张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写道:“我早就听说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人,跟他一打交道,我还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执著的人,他的态度很坚决。他说,香港主权根本不在讨论之列,稍后中国会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决定。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邓小平坚持“主权问题不能讨论”的实质是坚持
(  )
A.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B.“一国两制”方针不能动摇
C.谈判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唯一途径
D.武力收回香港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选择
3.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
(  )
A.1937年国共谈判
B.1945年重庆谈判
C.1949年北平和谈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
4.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提问涉及的是
(  )
A.中美关系问题
B.台湾问题
C.西藏问题
D.钓鱼岛问题
二、能力提高题
(一)选择题
5.2011年8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问香港,发表了题为“协力求发展,合作促繁荣”的演讲。他说:“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事关国家与香港的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既保持了原有的经济制度,又能从祖国日益繁荣中获得更多的机遇、更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具有双重优势。”香港大政方针的特殊性与民族自治区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
A.区域范围大小
B.实施目的不同
C.社会制度差异
D.时间期限长短
6.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下列图示能体现“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7.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  )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所接受
D.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以为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二 中国主权和领土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材料三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动摇。第四,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新华网北京2005年3月4日电
请完成:(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应该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
(2)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都坚持怎样的立场?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已经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主要是为了针对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