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22:1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1


新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的原因、主要过程、重大事件和历史影响。2.掌握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主要历程以及对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所产生的主要影响。3.掌握二战后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形成的原因、重大事件以及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


欧洲共同体形成的主要原因、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影响。


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与联邦德国崛起的异同和经验教训。
教学策略
1.通过分析图表、历史资料,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2.通过小组辩论,引导学生探索历史的本质。
教学内容和过程
备注
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欧洲共同体的旗帜)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欧洲共同体的旗帜上共有多少颗星?它们象征着什么?生1:共有12颗星,象征着欧洲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师:12颗星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它有什么寓意?生1:12颗星围成一个圆形,它的寓意是欧洲的团结、统一。生2:1986年,欧洲国家制作这面旗帜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师: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其中第一个问题就与大屏幕的旗帜有关。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相关的知识。自主学习:完成《学法大视野》的教材填空部分。一、欧洲联合1、原因:①西欧必须走
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②为了摆脱美国的
2、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根据《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
欧洲共同体(1967)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
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
3、影响
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推行
的外交政策
从20C70年代起,
进一步加强了
上的联合二、日本崛起1、原因:(1)美国推动日本进行
(2)美国帮助日本恢复
①一再削减直至免除
②将已拆迁的
发还日本③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

④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大量采购

(3)日本政府制定合乎
的经济发展战略(4)日本加强政府
,重视
外因(5)日本提出“
立国”“
第一”的口号2、结果: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
大国3、影响:日本谋求
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三、不结盟运动兴起1、目的:摆脱美苏的
,维护自身的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1961年)3、政策:4、发展:①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
作为重要任务②将建立国际经济
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5、影响:①标志着广大
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国际舞台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
格局四、中国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作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曾明确表示,“日本是我国亚洲政策的基石,加强这种关系,必须成为我国的基本目标”。
——引自(美)德斯特勒等著《管理联盟:美日关系的政治》
材料二在尼克松任内,美日经济矛盾始终是影响两国“伙伴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日关系中“最迫切的问题”。基辛格对此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执行自主的国家经济政策,同时又不至于同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敌手的国家搞得关系日益紧张”。
——引自(日)神谷不二《战后史中的日美关系》
材料三1973年5月,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交长篇外交咨文。他指出,在同美国的关系中,“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日本也“不再是一个在更广泛的外交领域中依赖美国的、区域性的太平洋国家”,它已经“在一个日益扩大的范围内自主地行动了”。
——引自(美)理查德·斯特宾斯、伊莱恩·亚当编《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日美两国关系演变的主要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知识,分析日本和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系的状况并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知识,分析当前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的表现。
(4)根据以上日美关系演变的历程,概括影响日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解析】题中第(1)题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要从二战后初期美国遏制日本到扶植日本。原因要结合日本是法西斯国家以及后来日本可以成为反苏、反对中国的军事基础的变化进行思考。第(2)题第一问,日本先是依赖美国,后来是要求独立自主;第二问要联系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同时要联系美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第(3)题要依据题中引用的话即日本要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意图入手分析,联系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要求“入常”、修改教书、否认侵略战争等事实进行分析说明。第(4)题实际考查的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和其他影响因素,要考查综合国力、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际形势、国家历史、地缘政治等因素。
【答案】(1)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采取抑制的政策。原因:日美是二战中的主要对手,消灭日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是美国的主要目标。
20世纪50年代,随着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美国对日政策对扶植为主。原因:美国以中国为反苏基础、以朝鲜作为反华、反苏基地的阴谋失败,日本成为反华、反苏的前线。日本在美国的援助下,唯美国的马首是瞻。
(2)日美关系状况: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的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
原因:①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政治上要求独立自主。②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状况。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状况。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对日关系,确保在东亚的战略
(3)表现: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修改教书,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
(4)主要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际形势、国家历史、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本课小结】欧洲联合——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本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
布置作业
《学法大视野》课时作业
教学后记
内因
世界多极化趋势

冲击两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