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2-02 21:0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 三 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CO2的生成和消耗:化石燃料光合作用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科学家普遍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_________,
使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生物圈受到影响。全球变暖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CO2的实验室制取:
(1)药品:_____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CaCO3)和_______
(HCl)。
(2)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CaCO3+2HCl====CaCl2+CO2↑+H2O2.CO2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无色气体无味能(2)固体CO2:一定压强和低温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能够形成白
色块状或片状固体,俗称干冰,干冰容易_____,_____热量。升华吸收3.CO2的化学性质:
(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O2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_。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常用这一反应检验CO2的存在。CO2+H2O====H2CO3H2CO3====H2O+CO2↑Ca(OH)2+CO2====CaCO3↓+H2O4.CO2的用途:
(1)作保护气。
(2)_____。
(3)作气体肥料。
(4)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的重要原料。
(5)干冰可用于_________、制造舞台烟雾、作制冷剂。灭火人工降雨【微点拨】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时,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除了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二氧化碳,只能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1.判断正误:
(1)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导致大气中CO2增多的一个重要原
因。( )
提示:大气中CO2的产生途径主要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
呼吸等。
(2)大气中CO2含量的多少,对自然环境没有大的影响。( )
提示:CO2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但其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
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显
酸性。 ( )
提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
作用,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
(4)由于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密
度大,因此常用于灭火。 ( )
提示:灭火既利用了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利用
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物理性质。×√(5)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可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
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2.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N2 B.O2 C.CO D.CO2
【解析】选D。空气中的CO2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3.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是(  )
A.用鼻子闻
B.测定它们在水里的溶解能力
C.分别用燃烧的木条试验
D.分别用石灰水试验【解析】选A。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难以区分,且容易中毒,A方法不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B方法正确;二氧化碳能灭火,一氧化碳能燃烧,C方法正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方法正确。4.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振荡后塑料瓶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实验你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解析】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瓶内的压强减小,软塑料瓶会变瘪。
答案:(1)变瘪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要点一 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如图为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常见实验装置,结合以下装置,探究相关问题:(1)在上述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哪一个实验?
提示:A中能证明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和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性质;B中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中证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性质,D中证明CO2与石灰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变小,塑料瓶变瘪。(2)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会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不是二氧化碳。
(3)将B装置得到的溶液加热,会观察到红色又变成了紫色,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提示:碳酸为弱酸,受热易分解;分解后溶液不具有酸性,故而红色又变为紫色。【示范题1】(2013·鄂州中考)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在1、2两处中
有一处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该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解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此确定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无明显现象,故1处无明显变化,但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2处液体由紫色变成红色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示范题2】(2013·南京中考)201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
(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________和天然气等。
(2)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PM2.5 D.氮气(3)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D烧杯中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
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__。
②B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
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写出C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实验题,题目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及气体污染物的种类、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1)三大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和天然气。(2)氮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属于污染物。(3)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C处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答案:(1)石油 (2)D
(3)①下层 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碳酸(H2CO3) CO2+Ca(OH)2====CaCO3↓+H2O要点二 CO与CO2的鉴别与除杂
1.CO与CO2的鉴别方法:
(1)澄清石灰水法: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无现象的是CO。
(2)点燃法:将气体分别在空气中点燃,能燃烧的是CO,不能燃烧的是CO2。(3)紫色石蕊溶液法: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CO2,无现象的是CO。
(4)还原CuO法: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中,出现黑色粉末变红现象的是CO,无现象的是CO2。2.互为杂质时的除杂方法:
(1)CO中混有CO2杂质: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足量灼热的碳粉。
(2)CO2中混有CO杂质: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
【特别提醒】用点燃的方法不能除去CO2中的CO。在CO2气体中CO属于杂质,其含量不会很多,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不能将其中的CO点燃。【示范题3】(2012·肇庆中考)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解析】选D。本题考查气体的检验,解题时应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明显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目的。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O2,木条火焰熄灭的是CO2,气体能燃烧的是CO。1.请结合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用途将下图填写完整。提示: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可以用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干冰升华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2.结合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将下图填写完整,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CO,完全燃烧生成CO2,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H2CO3不稳定,会分解生成CO2和H2O,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与H2O,CaCO3与HCl反应或高温分解又会生成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