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_____、_____的_______。
2.溶液的组成:
(1)溶剂:起_____作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2)溶质:被_____的物质。均一稳定混合物溶解溶解3.溶液的特征。
_____、_____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4.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_____;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
度_____。均一稳定升高降低5.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溶质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生成水合分子过程放出的热量大小
不同。若吸收热量多放出热量少,溶液_________;若吸收热量
少放出热量多,溶液_________;若二者相等或相近,则溶液温度
不变。温度降低温度升高【微点拨】
溶液的名称一般是先溶质后溶剂,然后再加上溶液。如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叫做“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因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水做溶剂时可不指明溶剂,故上述溶液也可读作“氢氧化钠溶液”。二、乳化现象
1.概念。
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___________的形态均匀
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
2.应用。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和衣物,调配化妆品,配制农药、涂料等。细小的液滴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_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
做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的不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能继续溶解某物质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增加减少改变增加减少改变1.判断正误:
(1)溶液都是无色的。( )
提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
提示:溶液的特征就是均一、稳定。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属于溶液。( )
提示:水、酒精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4)食盐溶液中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 ( )
提示:食盐溶液是食盐的水溶液的简称,其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5)将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完全融化后形成的液体是溶液。
( )
提示:冰是水的固态,融化在水中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
是( )
A.白糖 B.食用油 C.面粉 D.细沙
【解析】选A。A选项白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食用油、面粉、细沙均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A。3.餐具上的油渍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涤,其原因是洗涤剂具有 ( )
A.氧化作用 B.吸附作用
C.催化作用 D.乳化作用
【解析】选D。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植物油分散成小油滴,从而使水和油不再分层,并能随水流动。故选D。4.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解析】选D。溶液指的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多种,如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溶质;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各部分的性质(如密度等)都相同。5.填空:
(1)白磷溶解在液体二硫化碳中形成的溶液名称为________;
(2)碘酒中的溶质为________,溶剂为________;
(3)家庭厨房中常用餐洗净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说明餐洗净具有________。【解析】(1)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形成的溶液叫做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2)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的简称,其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3)餐洗净具有乳化作用,能使餐具上的油污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答案:(1)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2)碘 酒精 (3)乳化作用6.常温下,向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食盐固体并不断搅拌,一同学说,现在溶液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你认为他判断溶液已经饱和的依据是? __;
若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添加食盐固体,则溶液中食盐的质量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解析】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应看溶液是否还能继续溶解溶质,若充分搅拌后,液体底部仍有未溶解的食盐固体,表明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溶液不会再继续溶解食盐,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将不变。
答案:充分搅拌后,液体底部仍有未溶解的食盐固体 不变要点一 正确理解溶液的组成和特征
1.同一溶剂的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如海水是一种溶液,其中含有多种溶质。
2.如果物质溶解时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则溶质是生成的新物质。
3.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溶液澄清、透明,但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4.溶液中溶剂、溶质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互溶的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若有水存在,无论水多少,水都是溶剂,如98%的浓硫酸中,2%的水是溶剂。
(2)不指明溶剂时,水是溶剂,如氢氧化钠溶液中水是溶剂。(3)也可根据溶液的名称判定溶质和溶剂,一般前面为溶质,后面为溶剂。如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前面的白磷是溶质,后面的二硫化碳为溶剂。
(4)若加入的物质没有完全溶解,则溶质只是被溶解的那部分。【示范题1】(2013·佛山中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解析】选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A错;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B错;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如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是溶质,C错;溶液一定是混合物,D正确。要点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两者的区别。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能否继续溶解某溶质。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若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则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若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物质,可以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同种溶质,如果加入的溶质不减少,则原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3.两者间的转化:
(1)任何不饱和溶液加溶质、蒸发溶剂都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任何饱和溶液加入溶剂都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通过改变温度实现转化时,要关注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情况。4.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1)对于不同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种溶质,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注意】溶液是否饱和是对某一溶质而言的,对其他溶质来说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如饱和食盐水中还能继续溶解蔗糖固体。【示范题2】(双选)(2013·包头中考改编)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任何不饱和溶液加入溶质一定会转化为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解析】选B、D。A选项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是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A错误;B选项任何不饱和溶液加入溶质一定会转化为饱和溶液,故B正确;C选项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不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D选项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所以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故D正确。【示范题3】 (2013·本溪中考)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恒温蒸发溶剂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解析】选D。溶剂减少,温度不变,溶液一定会变为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量水中溶解的硝酸钾量将减少,与加入硝酸钾固体的作用相当,都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只有D项中,加同温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做法不可,因没有多余的硝酸钾,溶液仍处于不饱和状态。1.请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在图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提示: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物质在溶于水时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蔗糖、食盐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明显;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2.结合你所学知识,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和转化方法填入图中空白:提示:向一定条件下的溶液中加入该种溶质,若溶质不能再溶解,该溶液属于饱和溶液;若溶质能再溶解,该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或改变温度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溶剂或改变温度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