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体验化学探究 练习 (1)

文档属性

名称 1.2体验化学探究 练习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2-02 22: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体验化学探究
练习
【基础达标】
1.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逻辑推理      
B.社会调查
C.科学探究
D.精确运算
【解析】选C。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方法很多,如计算、推理、假设等,但基础是科学探究,化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到的。
2.君君将一定量生铁样品加入过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发现有少量黑色物质残留。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置之不理
B.请教老师
C.上网查资料
D.通过实验继续探究
【解析】选A。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时,应采取科学的态度探究原因,置之不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并有黑烟产生
D.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解析】选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故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燃着的火柴去点燃刚熄灭蜡烛时的白烟,蜡烛能被点燃,因为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很容易被点燃,故B错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热,并有黑烟产生,故C正确;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D正确。
4.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步骤为
(  )
①充分拥有资料
②设计合理方案
③明确实验目的
④进行科学实验
⑤总结评价与交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⑤④①②③
【解析】选C。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①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充分查找资料;②根据实验的特点,掌握充分的资料和题中给予的信息;③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即合理方案;④根据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⑤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进行反思、评价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5.某同学为了研究化学实验中的一种白色固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其中不正确的方案是(  )
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
B.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溶于水
C.看着像蔗糖,直接与蔗糖放在一起
D.加热固体观察是否有变化
【解析】选C。不能通过简单的观察来判断物质的成分,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有很多有毒物质也是白色固体,与蔗糖放在一起,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或产生安全隐患,故C错误。
6.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采用如图装置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环节;
(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解析】“是什么”一般是针对某种现象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作出结论是探究的结果;句子中含有“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等词语属猜想;实验是操作过程;评价是对实验优缺点的看法。
答案:(1)提出问题 (2)获得结论
(3)猜想与假设 (4)收集证据、进行实验
(5)反思评价 (6)(1)(3)(4)(2)(5)
7.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____于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处最先烧焦。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蜡烛可用小刀切,说明其硬度较小,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其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火柴梗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的变化。焰心缺乏氧气,温度较低,故烧焦速度最慢;内焰温度高于焰心,但氧气很不充分,烧焦较慢;而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高,火柴梗的烧焦速度最快;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依据上述现象,可以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
答案:(1)较小 小 不溶
(2)外焰 内焰 焰心 a 外焰
(3)水珠 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知识拓展】蜡烛的三层火焰
(1)焰心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气,由于不接触氧气,因此没有发生燃烧,该处温度最低、最暗,且能以蒸气的形式从插入该处的短玻璃管中逸出,并在管口处遇冷形成白烟。
(2)内焰处的石蜡蒸气由于与氧气接触不充分,燃烧也不充分,因此以黑烟的形式从插入该处的短玻璃管中冒出。
(3)外焰处的石蜡蒸气由于与氧气接触充分,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此该处温度最高、最亮,因此从插入该处的短玻璃管中冒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会看到明显的现象。
8.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发现,金属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发出白光,没有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玻璃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
535
2
750
约1
800

97.8
883
约1
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解析】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时产生的,蜡烛燃烧时内焰产生的物质能用玻璃管导出,说明内焰产生气体;液态变成气态对应的是物质的沸点,因而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钠的沸点883℃,低于燃烧时温度,能产生火焰。
答案:(1)气态 (2)沸点 有
【培优训练】
小明通过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近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________,酒精是________,天然气是________。(填写“固体”“液体”或“气体”)。
(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
②燃烧后产生刺激性气味;
③发光、放热;
④产生浓烟;
⑤火焰分层。
(3)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天然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蜡烛燃烧出现的现象相同:说明天然气燃烧火焰________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应用天然气的________加热。
(4)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1)蜡烛通常是固体,燃烧时熔化,酒精是液体,天然气在高压的钢瓶中是液体,释放出来是气体;
(2)酒精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火焰分层,发光,放热;
(3)根据实验现象,说明天然气外焰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应用天然气的外焰加热;
(4)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1)固体 液体 气体
(2)①③⑤
(3)外焰 外焰
(4)水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