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溶液的形成
练习
【基础达标】
1.将厨房里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食用油
C.味精
D.食盐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概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食用油不能均匀地分散到水中,而是漂浮在水面上,不能在水中形成溶液。
2.现有下列溶液: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碘的酒精溶液;③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④硝酸钾溶液。其中溶剂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B。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是水,碘的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酒精,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的溶剂是二硫化碳,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水。故选B。
3.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未溶解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解析】选C。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应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判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故能说明是饱和溶液的现象是糖水底部有未溶解的白糖。
4.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 )
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的功能
C.可以沉降杂质
D.溶于水时放热
【解析】选B。洗涤剂具有表面活性,能使油污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具有乳化功能。
5.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A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B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和液体,也可以是气体,C不正确;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D正确。
6.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解析】选A。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不断增大,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不断减小。
7.如图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容器的气密性良好。现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向左移动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钾固体
C.食盐固体
D.硝酸铵固体
【解析】选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因此红墨水向右移动;硝酸钾固体、食盐固体溶于水时,对外表现既不吸热也不放热,装置内气体压强基本不变,因此红墨水几乎不动;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因此红墨水向左移动,故选D。
8.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液中分散的粒子只有离子
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对于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其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A说法错误;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该溶液还可能溶解其他的溶质,B说法错误;溶液中也有分子,C说法错误;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热,比如氢氧化钠,有的吸热,比如硝酸铵,D说法正确。
9.糖水、生理盐水、碘酒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三种物质。它们的共同点是:(1)都是混合物;(2)都是均一、稳定的溶液;(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请你再举出其溶质状态不同于上述三种物质的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目中所给的物质都是溶液,都是混合物,三种溶液的溶质都是固体,溶剂都是液体。溶质状态为液态的如酒精溶液,溶质状态为气体的如盐酸溶液。
答案:溶质都是固体(或溶剂都是液体) 酒精溶液(或盐酸等其他合理答案)
10.碘是紫黑色晶体,密度比汽油大,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画出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最终事实。
【解析】由于碘的密度比汽油大,故碘固体在烧杯底部,碘分子从烧杯底部向上运动,故开始如乙图所示,最后碘分子均匀分布在汽油中,如甲图所示。
答案:(1)碘 汽油 (2)①烧杯中固体逐渐溶解,自下而上整杯液体逐渐变为紫红色 ②甲
【培优训练】
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
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
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
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下图所示。
(1)甲烧杯中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烧杯中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说明溶液为饱和溶液;(2)温度升高硝酸钾全部溶解,说明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改变溶剂,丙中硝酸钾固体增多,说明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答案:(1)饱和
(2)温度 溶剂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