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2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2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2-03 14: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科目:
物理
教学对象:
八年级
课时:
1
教学内容分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发生A:让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声音。B:看图片了解青蛙与蚊子发出的声音(生活细节)
进入新课问题:如何让纸张,直尺,自己发声?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猜想与假设:声音可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演示实验验证:(1)将一根直尺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2)将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练习:在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例子,并说出发声的特点?
图一提问:在月球上近在咫尺,却要借助无线电波来交流,相对地球月球上缺少什么?(二)声音的传播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我们之间能够进行交流,说明空气能够充当运输作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种类:空气,提问:能不能在固体,液体中能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联系生活:
在正在响动的音响旁边,放一些纸屑,看现象。推测其中的原因。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能传播,假如可以举例说明 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三).声速(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物质速度(米/秒)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空气3401.0倍水15004.4倍木材(松树)33009.7倍铁、玻璃500014.7倍声速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与介质的种类有关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四)回声回声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回声测距离公式:新课结束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看课后科学世界,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介绍骨传导
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现代声纳技术应用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三、教师小结教师根据课堂交流情况作小结。
四.作业:学习指导“基本训练”。
七、教学评价设计: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老师还要注重第一次对学生的作业指导。
八、板书设计:
产生:振动发声声波
传播
:
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