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司南的启示
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将缝衣针磁化并制作成指南针。
2、能用自制的指南针测定方向并能用自制的小磁针做吸引铁的实验。
3、能根据“指南针能指南北方向、有磁性”的事实,提出“磁铁也能指南北方向吗?”的问题来,并自己设计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增加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2、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改善人们生活促进生产发展。
科学知识
1、知道自制磁针的方法,学会自制指南针。
2、认识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知道指南针上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制成的。
2学情分析
教材从指南针进入,明显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有过的辉煌,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科技史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历程,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间的关系;其二是要引导学生顺着“指南针能指南北方向,它有磁性吗?——磁铁有磁性,也能指南北方向吗?”的思路来研究磁铁。通过这种由此及彼的研究,使得学生对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性质认识就会变得“轻车熟路”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制指南针
教学难点:让小磁针或磁铁能在水平方向自由旋转。
4教学过程
一、科技史导入。
1、辨别方向:谁能确定并指出我们所在位置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2、由科技史导入: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制作了一种能指示南北方向的仪器叫司南(板书:司南)。(课件出示)司南是将一块天然磁石雕磨成匙状,让它在刻有方位的外方内圆的水平底盘面上自由地旋转,结果磁石的匙柄总是指向南方,匙的另一端指向北方。这就是最早的指南针——司南。到了11世纪,中国人在司南的启示下(板书:的启示),发现用磁石摩擦铁,铁也会被磁化,这比寻找天然磁石方便多了。于是,用被磁化的铁制造指南针的方法就出现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兴趣模仿古人的方法尝试着去做一个指南针呢?
二、自制指南针的过程。
1、磁化缝衣针。
谈话:看老师手中有个小铁钉,由于长时间和磁铁放在一起,它能像磁铁那样吸引大头针了(演示),这说明小铁钉被磁化了。那你们能让你们手中的缝衣针磁化变成小磁针吗?怎么办?(生可能说:用磁铁摩擦)为了使磁化的缝衣针磁性更强一些,老师这有个小提示,请看大屏幕,(指一名同学读)请选用磁铁的一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20次以上。要小心,别让针尖扎着手。如何来检验缝衣针是否的真的被磁化变成小磁针了?(生可能说:看缝衣针是否能吸引大头针。)看能否吸引大头针,能吸引大头针,说明具有了磁性,已经被磁化了。那就请同学们动手来磁化我们的缝衣针并进行检验。(学生动手磁化缝衣针并检验小磁针)
2、用小磁针制作指南针。
⑴、了解“磁针四法”的科技史。
谈话:小磁针做好了吗?检验了吗?那么如何用这个小磁针做个指南针呢?,我们一起再一次回到1000多年前的北宋,看在制作指南针的方法上古人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课件出示)
讲解磁针四法:北宋有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述他对指南针用法做过的四种试验,具体是:指爪法、碗唇法、浮针法、缕悬法。
①指爪法:就是把钢针放在手指甲面上,轻轻转动,由于手指甲的光滑,磁针就和司南一样也能发生指南作用。
②碗唇法:把磁针放在光滑的碗边上,转动磁针,便和指甲法一样发生指南作用
。
③浮针法:是把指南针放在有水的碗里,使它浮在水面上,指示方向。
④缕悬法:就是在磁针中部涂上一些蜡,上面粘一根丝线,把丝线悬在木架上,静止时钢针就指示南北。
提示:听懂了吗?以上这四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做个参考,究竟你们小组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指南针?可以任选其中一种,如果能够有所改进和创新那最好不过了,至于需要使用哪些材料?先做什么?在做什么?同学如何分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先来讨论讨论,制定个方案,虽然不用形成文字材料,但小组同学一定要做到心中数,开始吧。
⑵、小组讨论制作方案。
⑶、汇报交流。(汇报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对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正,逐渐完善制作方案)
⑷、小组合作制作指南针。
谈话:根据你们的设计方案,还需要什么材料,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到准备台前来领取,然后开始制作,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指南针能成功的指示南北方向。
3、用我们的自制的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
提问:我们制作的指南针能指示南北方向吗?(根据时间让小组同学到讲台前演示)
三、总结:请同学们回顾指南针的制作过程,你们有什么收获或发现?
学生1(可能说):在制作指南针的过程中,不管哪种做法,都必须让小磁针能够在水平的方向自由转动。
学生2(可能说):指南针有磁性,能指南北方向。
总结:回顾指南针的制作过程,不难发现用已经被磁化的,具有磁性的小磁针,能做一个指南针,清楚的指示南北方向,那么具有磁性的磁铁是否也能做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呢?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推测:能)
课后延伸:你们看桌上放的磁铁指示南北方向了吗?为什么?(桌上的磁铁不能自由转动)怎样让磁铁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都有哪些方法?具体怎么做?请同学课后来思考并动手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