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变”来“变”去的盐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5.1“变”来“变”去的盐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04 20: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变”来“变”去的盐
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以“盐溶解于水和提取溶解在水中的盐”为例,通过对盐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2.
以“切开和嚼烂的苹果”为例,通过与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进行比较,建立不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3.尝试将物质的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类,能对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初步进行判断。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变化过程;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2、知道“煮海为盐”是人们对可逆的变化过程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安全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大多数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但个别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将盐“变”来“变”去的实验引申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某些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器材介绍与确认
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的烧杯里,盛有少量的饮用纯净水,你们先看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1人,用已消毒的玻璃棒或筷子蘸一点尝尝。(生尝纯净水)
师:有什么感觉 (无色无味)
师:桌上还有2个小纸包,里面装的东西都一样,请打开其中的一个,看看里面是什么,小心别弄洒了。
(估计学生都认识食盐并能正确判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如果直接说出是食盐,“一看就知道是食盐,不错,很有经验!”;如果有人尝了,“请问,你是估计是食盐然后再尝,还是一开始就尝了 ”、“你很大胆,幸亏老师今天准备的真是食盐,否则就难以保障你的安全了,请记住,以后可不要轻易尝试不明的物体。”)
活动2【活动】溶解食盐
1、将盐变“没了”
师:桌上的这些材料,你们看也看了,尝也尝了,接下来就用这些材料,请将那纸包里的食盐全都给变“没了”。咱们比比,看哪组变得最快,开始吧。
2、实验方法交流
师:现在,所有的盐都已经变“没了”,只看见盐水了(板书:盐——盐水)。说说,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加水溶解)
请问,这盐是真的没了吗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及时指点并通报情况。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①没有搅拌,也没有全部溶解;②搅拌了,但还没有全部溶解;③搅拌了,也全部溶解了。针对前两种情况,教师可说:“还看见盐呢,再做。”面对做好了的小组,可说:“确实看不见盐了,很好,请做好发言的准备。”
活动3【活动】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
1、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
师:我们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将盐全给变“没了”,请问,这些盐还能再“变”回来吗 如果能,又有哪些方法
2、实验方法交流
估计学生的预测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可能说到的方法:①人工加热;②太阳晒;③风干;④将水蒸发⑤过滤……教师可逐一副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将前3种方法归结到“将水蒸发”。最后,过渡到下一环节:“因为盐加水溶解就变‘没了’,现在要返回来,你们就都想到要把水分减掉,有道理!可究竟行不行呢,咱们得试试。”)
3、第二组器材介绍
师: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些器材,就放在你们的实验桌内,请拿出来,小心别碰坏了。
师(学生拿出器材后):看看,有不认识的吗 (学生第一次使用蒸发皿,也许会称它为“碗”)你所说的这“碗”叫“蒸发皿”(课件图片:蒸发皿),它是用耐火陶瓷做的,可以直接用来加热,为了防止烫手,应该用一种工具来夹持,咱们就用试管夹吧。
4、根据器材选方法
师:需要说明的是,每组的器材并不都一样,现在请问,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课堂上简短的时间里尽快地得到食盐 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5、交待注意事项
师: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看“注意事项”
(播放课件)
师:明白了吗 请将盐水倒出来,开始加热吧。
6、学生提取食盐
(教师巡视,发现有操作不当的及时指出来;对于完成任务较快的小组,鼓励他们想法子证明析出的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的食盐。)
7、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
师:现在所有的盐又都变回来了,是吗 (板书:——)再说说,刚才是用的什么方法呀 (板书:将水蒸发)但是,老师有疑问了,怎么证明这些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 它是不是在烧的时候产生的新物质呀
(估计学生会从尝、只放了盐没放别的东西、纯净水、容器已消毒等方面来回答。如果学生已经尝过或者首先说到“尝”的方法,可以说:“敢于尝,说明你已经认为它不是产生的新物质,确认它就是盐,请说说你的理由!”以此引导学生将能够想到的证据表述出来,然后给予肯定:“说得好,有理有据,虽然很多情况下,加热会导致新物质的产生,但今天这个实验并不会产生新物质”)
活动4【活动】建立概念:可逆的变化过程
1、板书课题并建立概念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实验和发言,可以确定今天的课题是“‘变’来‘变’去的盐”(板书:变来变去的盐),在变化过程中,盐始终都还是原来的盐,它并没有变成新的物质,也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我们还得给这个“变”字加个引号(添加引号)。
师:你还能列举出像盐这样能变来变去的例子吗
师: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示意图,盐加水溶解变成盐水,盐水去掉水份又变成了原来的盐,像盐这样既能变过去又能变回来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可逆的变化过程(板书:——可逆的变化过程)
(简要回顾、评议学生先前所想到的提取食盐的方法)
2、认识不可逆变化过程
(请1生上台吃苹果,并将另一苹果切成两半。)
师(对嚼苹果的学生):请稍等,我们刚才学习了可逆的变化过程,现在老师有个要求,麻烦你把正在吃的这半个苹果给变回来。
(估计学生会摇头说变不回来,教师可让他说出理由,然后说:“看来是真变不回来了,你还是回座位上去吃完了吧。”)
师(对全班同学):我的那个才切开还没吃呢,你们大家说说,它从一个变成两半,还能再变回来吗
(估计学生会有争议,认为可以变回来的同学可能说出“胶水粘接”、“串起来”等方法,教师可让学生讨论,最后用“盐溶解后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盐”的示意图检验“苹果切开后能否变回原来那个没有缝隙的苹果”,由此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3、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可以分成哪两种
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
1、判断表格中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课件出示:水的三态变化、种子发芽、热胀冷缩、森林大火、捏橡皮泥、铁熔化为铁水、油炸鸡蛋、蜡烛熔化)
2、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应用
(课件:煮海为盐,可逆变化,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