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单元测试(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单元测试(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3 08: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选择题
1.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最近的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最全面理解是
A.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2.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
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
“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4.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
5.表2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2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6.右图为1987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图上英文意为“贸易战”),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两极格局瓦解,美日争锋
C.美日在贸易领域展开激烈争夺
D.日本实力大增,挑战美国霸权
7.“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上还发生了几个分裂:联合国分裂为主战和反战两方,北约内部出现和平解决与军事打击之争的“裂痕”,欧盟也分化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反战派和以英.西为代表的主战派。中国: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日本:追随美国,提供经济支持。阿拉伯世界:反对侵略伊拉克,但没有统一的实质性行动。”以上现象深刻地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B.“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
D.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
8.“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以上叙述说明了
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
D.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9.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2006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投票通过“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其最主要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D.日本逐渐成为经济大国
10.“人们也许会预言,随着现代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程的迅速加快,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无疑,现在已有了种种为了获得政治和经济的完全独立而试图统一各自的地区、并使之现代化的‘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全球通史》)如果这些运动证明是成功的,那么
A.地区动荡和环境污染将更严重
B.亚非地区将走向联合
C.新的全球多极化状态必将形成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由此建立
11.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展开对利比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军事行动,利比亚多处军事和民用目标遭到导弹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建筑设施严重毁坏。这表明(

A.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B.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很漫长
D.霸权主义仍在影响和平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3.
下图是有关亚太局势的一幅政治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美两国是维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②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将打破亚太地区的平稳发展
③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④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14.20世纪六十年代,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5.
帕尔默在《现代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16.英国公投又一次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欧洲。“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两极格局下已呈现出政治多极化趋势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过程
17.《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美苏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B.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世界格局已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18.利益至上始终是国家间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每个国家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本国的外交政策。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的西欧呈现着一个利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元化与各利益主体需要进行多重整合的局面,……而美国……鼓励西欧不但在经济上联合,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加强合作与联合。这就使得走欧洲联合之路的决策在客观上顺应了美国和法国各自的战略需要,尽管它们的
战略出发点完全不同。
——谢伟良《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
材料二
1957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国会提出关于中东的特别咨文,主要内容是:由国会授权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总统有权应这些国家的请求提供武力援助,只要这些国家面临国际共产主义控制的任何国家的武装侵略。以后这个中东政策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
——《国际问题研究》
尼克松在1972年1月接受专访时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时代周刊》人物专访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中国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结果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相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比较尼克松的外交政策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的不同并分析变化原因。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提炼作者有关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并简要评价。
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上任伊始,美国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内外交困。……1969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级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这是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的重要表现。……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很快提出建立以“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尼克松希望将美国与共产主义世界对抗和战争边缘政策转变为与共产主义世界的和平共处。
——摘编自夏亚峰《“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重新强调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人权在美国外交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更加愿意通过干涉来促进美国的价值观和输出民主。这不仅因为冷战后美国具有空前的实力,还因为在冷战意识形态斗争中美国价值观的“胜利”极大地加强了美国人对美国自由民主制度普世性的信心。正如有学者注意到的,经过美国国内数十年的外交政策的辩论之后,“到90年代初,美国应该而且能够输出民主的思想实际上在华盛顿的决策圈中已经没有异议”。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传播民主与自由一贯是民主党的外交口号,而自里根时代,共和党新保守主义也打出输出民主的旗帜,标志在这一问题上两党共识的形成。
——摘编自王立新《试论美国外交史上的对外干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尼克松时代美国外交“内外交困”的表现,并根据材料概括尼克松在外交政策上进行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成因。
(3)综合以上材料,如何认识冷战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从材料“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和平的时期”以及“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反映了两极格局解析后,当今世界政治局势的特点是缓和与紧张并存,故A项正确。D项只说明了“趋于缓和”的单一方面;B.C两项的“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在题干中没有反映。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第②项说法错误,决定国家关系的除了意识形态,还有众多其他因素;第④项明显错误。故B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题干中“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信息体现了单级世界格局的特点,“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体现了多极化世界格局的特点,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955年,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恩来出席万隆会议,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会中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材料中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A项;BD项是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故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5.B
【解析】
试题分析:由表格中数字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而此时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结合所学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我国选择“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
6.C
【解析】
试题分析:考察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随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世界逐渐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三者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图片中的“TRADEWARS”其含义就是“贸易战,左边的代表日本,右边的代表美国。日本总体实力上是无法与美国争锋.争霸的。A是政治方面的内容,不合题意;B选项说法错误,日本还不足以成为一极;D选项不符合史实。故应选C选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的崛起
7.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表明各种力量充满了未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素,都项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影响,纷纷对国际事务表态或参与其中,反映了多极化趋势。故选择A项。B项错误,材料中心并非强调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地位;C项材料并未涉及;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的理解。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要分析出材料的主要基调,是西方资本主义对于共产主义的一种批判,可以判断出这是冷战的背景。A选项说法错误,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是华约组织的形成;B选项与材料含义不符;C选项说法符合当时的背景;D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开始·表现
9.D
【解析】
试题分析:日本在外交上的行动是其想成为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大国的一个表现,而想要在政治上改变原有的地位,根本原因一定是经济实力的变化导致的,故选D。根本原因应该从日本自身去考虑,所以排除掉A选项;B选项错在了“开始”;C选项表述不准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日本
10.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建立新的权力中心,并使之现代化的‘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说明新的权力中心必将形成,故C项正确;A中的地区动荡和环境污染将更严重不符合材料主旨;B中亚非地区将走向联合不符合史实;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由此建立显然不可能。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特点
11.D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中未涉及动荡、美国极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筑单极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具有漫长性的特点,故无法得出ABC三项的结论;题目中的信息表明冷战结束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然是造成国际局势紧张的重要因素。故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12.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是美苏“冷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式开始的标志,CD两项均为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重要举措。与设问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不符;1949年和1955年北约和华约的先后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由此可以排除ACD,故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1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亚太局势相关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旨在考查解读图片、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这幅政治漫画反映出中美处在跷跷板两端,是维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①正确;美国针对中国的行动,必然会使跷跷板失衡,可见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将打破亚太地区的平稳发展,故②正确;漫画与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局面无关,③错误;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尚未形成,漫画信息也无从体现,④错误。A项含有③,排除;B项含有④,排除;C项含有③、④,排除。故选D。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亚太局势·相关状况
1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苏冷战知识点,旨在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解读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六十年代”、“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
透过现象看本质,材料主旨揭示的是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冷战相关表现形式,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属于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绝对优势”的说法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故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冷战·相关表现形式
1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歇尔计划知识点,旨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人道主义动机”即援助,“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即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欧洲,“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即对苏联的冷战。综上可知,材料评论的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据此判断选项:接受该计划的只是西欧国家,A项错误;二战后期,美、英、苏在雅尔塔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B项错误;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的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组建,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同时也增强了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D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故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冷战·马歇尔计划
16.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20世纪50年代后,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90年代后,两极格局解体,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故B,D错误。由材料“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可知A错误,C正确。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题干材料,实际是在说明欧洲和中国的崛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级格局正在向多元化转变,故B项正确;A项结论错误,材料所描述的时间段两级格局还没有被多极格局取代。并且题干也没有强调“一超多强”的趋势,排除D。题干没有说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故排除C。所以答案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名师点睛】当今世界多极化特点:
1.多极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
2.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
3.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错综复杂的过程
4.多极化在全球及地区.在各个领域都有发展
18.(1)法国:保障自身安全,谋求经济独立发展,避免欧洲再现混战。美国:壮大资本主义阵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2)不同:艾森豪威尔主张遏制共产主义(苏联);尼克松主张制衡各国势力(势力均衡)。原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3)观点:中国在冷战中的处交政策“随机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的。评价:根据世界形势不断调整;基于国家利益调整外交政策;体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但是,中国外交的目的不是恢复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解析】
试题分析:(1)战略出发点即主要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本题需要从二战后美国、西欧国家面临的国际形势入手:欧洲国家经过战争的破坏,普遍衰弱;美国实力占据绝对优势,意图称霸世界;苏联崛起与美国争夺霸权。分析得出法国的战略出发点是保障自身安全,避免战争,谋求经济发展;美国的战略出发点是控制西欧,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对抗苏联。
(2)第一小问不同,关键是从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提取两人的观点主张,森豪威尔“给中东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这些国家面临国际共产主义控制”;尼克松“世界历史上享有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原因,需从70年代美国面临的国内、国际背景分析,如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3)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三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即可归纳得出;第二小问评价,需抓住材料中提供的时间线索“50年代”“70年代”“80年代”,结合中国当时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历史的、具体的评价,此外还要对材料中的错误观点“恢复东亚霸权国家”作出正确评价。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外交政策
19.(1)表现: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发展运动高涨;苏联与美国形成核均势局面;日本.中国成为美国新的竞争对手;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退。
调整:由两极对抗转变为重建大国间均势;将美国与共产主义的对抗转变为和平共处。
(2)特点:突出自由和人权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通过干涉输出美国价值观和民主。
原因: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冷战中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增强了美国对自由民主制度普世性的信心;国内舆论和两党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
(3)基于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以称霸世界为目标;以国家利益为转移;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6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的重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尼克松时代美国外交“内外交困”的表现。从材料“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将美国与共产主义世界对抗和战争边缘政策转变为与共产主义世界的和平共处”中概括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能力。从材料“美国重新强调民主和人权在美国外交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更加愿意通过干涉来促进美国的价值观和输出民主”可以概括出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从材料“冷战后美国具有空前的实力”“在冷战意识形态斗争中美国价值观的“胜利”极大地加强了美国人对美国自由民主制度普世性的信心”“传播民主与自由”“在这一问题上两党共识的形成”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从材料“尼克松希望将美国与共产主义世界对抗和战争边缘政策转变为与共产主义世界的和平共处”“冷战后美国具有空前的实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冷战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国外交政策·冷战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