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原新华社记者高梁曾回忆道:“我作为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A.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2.“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3.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趋于正常化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4.1950年,中国.苏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此举
A.促进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推动“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D.促成形成中.美.苏三角格局
5.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6.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7.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出现交替上升状态
B.被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
C.国民经济建设国际环境恶劣,举步维艰
D.同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陷于停滞
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9.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
A.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D.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10.“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邓小平指出:“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12.“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13.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4.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
)
A.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B.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15.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16.新中国成立后,外语主要以俄语为第一外语,从1960年代中期以后,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这是我国当时(
)
A.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致力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60年代前半期,中国政府与蒙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尼泊尔、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国圆满地解决了边界问题。其中,中蒙有四千多公里的边界从未划定,地形复杂,再加上两国间的历史纠葛,蒙古对中国的戒心较重。为此,中方确定了以下谈判原则:基本维持现状,稍作调整;争议地区,按目前管辖情况,照顾双方边民利益和感情,通过友好协商,进行适当调整,求得公平解决。
——摘编自《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的紧张状态,而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引发了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I
材料四
过去14年,上合组织走出一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之路,始终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构建和谐地区,以协商一致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和上合组织事务,始终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以及对外开放原则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共同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平与繁荣。
——李克强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上的致辞(2015年12月14日)
请回答:
(1)分析归纳材料一反映的外交政策及意义。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政府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4)据材料四,上合组织14年的经验对我国今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反映出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故选D。其他选型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20世纪70年代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问题的能力。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是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不是外交方针,故A项错误;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旨在解决不同国家社会制度的外交分歧,之前中国已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成了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变,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为国家间领土分歧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体现了国家外交方针政策的成熟,故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关系的重大成就,不是方针,故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外交 新中国初期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3.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故A排除。中美关系开始趋于正常化,在1972年,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故D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
4.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缔约国双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推动“一五”计划顺利实施,故C正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属于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的性质,故A排除。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49年,故B排除。当时没有中.美.苏三角格局,故D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苏关系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时间“1953年”可以直接排除C.D项(都是20世纪70年代);而“一边倒”强调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与信息“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不符,故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武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可以看出这是指的1954年举行的日内瓦会议,故选C。A项是在1950年,并非参加的国际会议;B项也与材料中的“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不符;D项是在1955年,是在日内瓦会议后,与材料中的“第一次”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的能力,从柱形图中能明显得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苏贸易显著增加,而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快速下滑,结合此时相关背景不难得出结论,即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拒不承认新中国,中国外交方面表现出“一边倒”的态度这对中外贸易有着直接影响,所以答案选B,A项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C项材料并无直接体现,D项说法错误,中国并未完全断绝和西方的经济贸易。
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联合国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说明这代表了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故D项正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美国“冷战”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并不能说明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 开拓外交新局面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9.A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材料出处是197
( http: / / www.21cnjy.com )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材料强调的是反对霸权主义,特别是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对题干的理解须结合《中美上海公报》发表的背景。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等一系列因素促使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因此,题干中的“任何一方.大国”都是指向苏联,A项正确;C项“遏制日本”说法史实不符;B项“放弃”的说法是错误的;D项“对等大国”说法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
10.C
【解析】
试题分析:新中国建立之初,美.苏为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大阵营对立,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①不能体现材料反映的思想,排除含①的选项。答案为C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
1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邓小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的外交思想,材料中的“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意在强调不结盟、同各国都要有友好关系,讲公道话,办公道事意在强调反对霸权主义,选C.。而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的是结盟,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不是新时期的外交,A、B、D是均不能选的。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
12.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包含着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该是在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ABD三项未有“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因此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和平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五项原则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体现的是“一边倒”,与材料信息“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不符,排除A;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材料信息“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一致,B项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与材料信息“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不符,排除D。故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系改善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正是美国和苏联之间冷战的高峰时期,此时苏联国力很强,处于攻势,尤其在欧洲;美国身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无力顾及战略重点欧洲大陆;中国与苏联关系较紧张。基于上述三点,中美因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了一起,B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明显不是美国的目的,排除;C项“促进中国统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明显不是美国的目的,排除。故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的改善·相关概况
1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状
( http: / / www.21cnjy.com )况知识点。根据“日内瓦会议”可知这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所说的一段话,因此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B两项,中苏关系恶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开始于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之后;C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史实,排除;D项表述客观,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故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相关概况
1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一五计划,接受苏联的援助,故出现俄语为第一外语;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我国外交提出一大片的方针,所以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英语成为第一外语,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现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17.(1)政策:“另起炉灶”。
意义:它使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立场: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照顾双方边民利益和民族感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3)处理:发挥美国在中日关系交往中的积极作用;隔置争议,消除隔阂,加强沟通、合作,继往开来;警惕中日交往中的右翼势力死灰复燃。
(4)意义:合作共赢,平等互利(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协商一致;结伴不结盟。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第一小问政策,材料一提出审查国民政府的条约,按其内容分别对待,属于“另起炉灶”。第二小问意义,依据教材内容回答“另起炉灶”的意义。
(2)中国政府解决边界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则立场,材料二中考虑到历史上“边界从未划定,地形复杂”,在现实方面基本维持现状,稍作调整;既坚持维护国家领土利益的原则性,又在“争议地区,按目前管辖情况,照顾双方边民利益和感情”;“通过友好协商,进行适当调整,求得公平解决”,体现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中日关系,材料三中“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要发挥美国在中日关系交往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还要“求同存异”加强沟通,此外,要警惕日本国内右翼势力。
(4)上合组织14年的经验对中国处理邻国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的启示包括,材料四中关键信息:“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以协商一致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始终奉行不结盟、不对抗”,概括即得。
考点:现代中国外交 新中国初期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中国外交 新时期外交 上合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