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测试(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测试(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3 13:4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突出特点是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2.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据下图左.右两图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划分“势力范围”
B.使战争中获得的权益能得以落实
C.进行资本输出
D.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4.四位同学学习了1931-1945年的中国历史后各自得出一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是导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最主要原因
B.中共领导的力量在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C.抗战初期正面战场起主导作用,相持阶段敌后战场起主导作用
D.抗战最终胜利主要有赖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5.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6.“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主席林森。”这是近代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它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B.其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它宣告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它宣告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7.201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会议选举毛泽东为常委,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这一决策
A.彻底清除了“左”倾思想在党中央的影响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指导地位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D.是中共长期执行共产国际政策的成果
8.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9.1937年年底,《时代周刊》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1937年的年度人物选定为蒋介石,而不是连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或新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理由则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时代周刊》这一行动反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蒋介石主持抗大局的认可
B.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将直接决定于国民政府的态度
C.其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
D.其对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积极进取”持赞赏态度
10.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11.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国民党军队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证
12.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D.正面战场有力打击了侵华日军
13.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
B.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14.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
A.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
C.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15.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他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共产党提高到了生气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批驳了所谓中共不过是从属于莫斯科之傀儡的看法,断言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的局面开创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6.下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图阴影部分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反攻
D.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7.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
( http: / / www.21cnjy.com )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18.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一文中宣称:“我们要仿照你们的政府而缔造我们的新政府。”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
C.“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D.“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9.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对方的兴衰存亡,也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
( http: / / www.21cnjy.com ).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的理解,并指出这一“不正常状态”结束的直接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反思现今仍在曲折发展的中日关系,谈谈你的启示。
20.
材料一
洪秀全不愧是一位农民革命的领袖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他依靠人民群众,把腐朽的清朝打得奄奄一息,由此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他把农民阶级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切齿痛恨和迫切要求土地强烈愿望都熔铸到《天朝田亩制度》的字里行间,他的思想主张达到了农民革命思想的最高峰。他在极其凶恶的外国侵略者面前,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敢于斗争,敢于反抗,领导太平军和广大人民反击侵略者,大显了中国人民的威风,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
——摘编自刘旒《洪秀全》(1976年版)
材料二
在近代化的坎坷历程中,洪秀全不失为开拓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和先驱。洪秀全清除近代化的某些沉重政治障碍,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下,权责派势力衰微,廓清了洋务运动起步的政治舞台……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这些又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他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迟早会使人民失望。
——摘编自崔之清《洪秀全评传》(2011年版)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对洪秀全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洪秀全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突出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指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新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思想的范畴,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也未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突出特点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侵华战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治理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是放弃抵抗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抵抗意识是全部丧失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说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不是鸦片战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说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说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不是甲午战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材料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是被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地方,要想使战争中获得的权益能得以落实就必须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否则战争中获得的权益是不能得到落实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划分“势力范围”是甲午战争之后的事情而非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事情,选项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涉及到资本输出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后来八国联军侵华后的事情,而本题是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事情,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的目的
4.D
【解析】
试题分析: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最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原因就是中日民族危机的加深,故A正确;中共领导的力量在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故B正确;抗战初期正面战场起主导作用,相持阶段敌后战场起主导作用,两个战场的互相配合再加上全国人民的支持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C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采用阳历纪年,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所以选A项,C项错误,排除;B项和材料无关;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我国民族独立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故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阳历纪年
6.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即19
( http: / / www.21cnjy.com )41年12月9日,这时珍珠港事件刚刚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故选B;A指的是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C指的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发生;D是指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故ACD均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对日宣战
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关于遵义会议的知识,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故答案选C。A项“彻底”说法错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指导地位是1945年中共七大,排除B;这一决策是中共长期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结果,排除D。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遵义会议
8.D
【解析】
试题分析:“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说明③正确,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说明④正确,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①②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
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与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内容联系的能力。1937年年底,抗战已经全面爆发,年底,南京陷落,美国不可能认可蒋介石主持抗战大局,A项错误;国民政府的态度是由国民政府的根本利益决定的,不是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决定的,B项错;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存在尖锐矛盾,美国不可能赞赏日本的扩张行为,D项错误;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反映了日本将占领中国,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故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10.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辛亥革命发生于1
( http: / / www.21cnjy.com )911年,“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则是1941年,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辛亥革命以求民主求民族独立为目标,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故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革命发生于1927年到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目标,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信息的能力,图表数据说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出了重大牺牲,国民党军队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相持阶段到来以后,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CD项说法错误,广大人民支持抗战才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可以排除。故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
12.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是“1938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台儿庄胜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情况。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是在抗战相持阶段,故A项错误。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一直以大规模的会战为主,没有重大变化,故B项错误。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为平型关大捷,故C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重要战役,在正面战场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3.B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次历史巨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补课:指的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体现出明显的反帝反封建性质,排除A;五四运动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指的是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B正确,C错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是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排除D。故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1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对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表明当时中共内部存在以城市为中心和以农村包围城市两种对立的观点,不能笼统片面地说当时中共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偏向于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并没有体现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事实上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革命道路,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当时中共内部存在以城市为中心和以农村包围城市两种对立的观点。而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是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当时中共内部存在以城市为中心和以农村包围城市两种对立的观点,说明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材料中“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是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指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这种现象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既已出现,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所以答案选B。A项毛泽东思想尚未形成;CD两项毛泽东思想分别处于成熟和进一步发展时期。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形成过程
16.B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材料显示阴影部分集中位于南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在此期间形成中国革命的道路。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在北京,排除A;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在华北地区,排除C;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排除D。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7.B
【解析】
试题分析:从学生游行的过程看,支持者有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洋人、巡警等各方面的力量,从人们对五四运动学生们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们同情学生们的行为,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故应选B。A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18.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体现的是人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思想,近代西方各国法律均实行;B项说的是考试权,孙中山借鉴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优点;D项体现了法国1875年宪法思想。只有C项说的是三权分立的学说,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和原则。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
(2)中国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位,并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日本失去国际政治大国地位,沦为美国的附庸;西欧殖民体系在亚洲解体;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逐渐形成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
(3)理解: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
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4)启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理性互信、和则双赢;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共同的利益诉求。
【解析】
试题分析:(1)针对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赢家”应该从对中国、对日本而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再结合材料一信息“日本……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从材料“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英国、法国和荷兰……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中可以得出答案。
(3)第一小问理解,结合新中国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中美、中日关系状况,说明对“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的理解;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三可知中日关系由不正常转变为友好往来,结合史实可知中日建交的原因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即“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结束的原因。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根据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三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启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理性互信、和则双赢;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共同的利益诉求。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
( http: / / www.21cnjy.com )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关系正常化
20.(1)评价:材料一认为他是农民领袖和民族英雄;材料二肯定洪秀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又看到他主张的落后性。
原因:时代背景不同,材料一编写于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时期,强调阶级斗争,材料二编写于改革开放后,历史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和客观;运用史观不同,材料一运用革命史观,强调农民战争的作用,材料二运用近代化史观,辩证分析洪秀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2)原因:受封建思想影响,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建立专制统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小农经济,违背社会经济发展潮流。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评价,根据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一中“洪秀全不愧是一位农民革命的领袖、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可知,材料一认为洪秀全是农民革命的领袖,是一位民族英雄;根据材料二中“在近代化的坎坷历程中,洪秀全不失为开拓者和先驱”和“宣扬王权天授……这些又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可知,材料二既肯定了洪秀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又看到他推行封建体制的落后性的一面。
第二小问原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随着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材料一是写于文革时期,带有浓厚的阶级斗争的色彩;材料二写于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更为开放,评价也更为客观。史观:材料一运动的是革命史观,强调了农民战争的作用,而材料二运用的是近代化史观,辩证地分析了洪秀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2)主要从农民阶级的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限性进行分析。洪秀全处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受封建思想影响,很难提出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他在后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小农经济,这些都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因此很难实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