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选择题
1.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4.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6.1860年,曾国藩在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7.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
( http: / / www.21cnjy.com )隆皇帝祝寿的名义访华,这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历史景象中只有一个是马嘎尔尼使团有可能经历过的,请问是哪一个?
A.发出之前,部分使团成员乘坐火车到伦敦报到
B.马嘎尔尼等人在北京观看了京剧演出
C.使团经过大西洋看到了英国黑奴贩运船
D.马嘎尔尼在香港会见了英国驻香港的总督
9.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
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
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
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
10.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12.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错误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
B.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
C.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D.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
1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1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15.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虎门销烟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6.近代中国人慨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出现于《辛丑条约》签订后B.领事官行使行政管辖权
C.体现国际法中主权平等原则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17.历史学者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东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保》中写道:“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
A.清中央政府对东南互保运动的认可
B.东南督抚认清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C.晚清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D.东南互保运动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基本肯定
1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夷之间的藩蓠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对外软弱妥协
19.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义和团运动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20.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材料指出了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性。
材料二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品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三
(甲午海战中)李鸿章……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
——《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四
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材料五
日军侵华大事记:1
( http: / / www.21cnjy.com )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军侵占整个东北;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1935年,为分离和蚕食华北,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争和毒气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日军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以上均节选自历史教科书(人民版)
材料六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的动员,抗日战争则是全民族的总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八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填充下面的表格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①
②
列强侵华目的
③
④
⑤
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要求的一项规定
⑥
⑦
⑧
(2)依据材料二,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屡次失败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五概括日军侵华过程中犯下的罪行。
(4)依材料六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鸦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争的认识与理解。根据材料信息,从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可以看出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本质没有看透,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B项与题意背离,排除;C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没有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从实力对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西方人士判断中国最终取胜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洋务运动中虽然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并没有对全部军队实现西式改革,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集权制度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虽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调动全体的积极性,所以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不全是积极的,所以B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所以D项说法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
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由图片中多国国旗的信息可知,此次战事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A选项是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B选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C选项是《北京条约》内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
4.A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挽回这项主权。因此选A选项,其它选项时间过晚。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
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对国家主权的高度认识和维护,因此清政府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之说错误,排除A项。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排除B项。在国外设立领事馆,符合近代国际外交惯例,说明清朝抛弃“天朝外交”体制,转向近代外交,C项符合题意。并没有因为在国外设立领事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能力。首先明确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860年,这个时间之前签订的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因此排除D选项。再根据条约的签署国有英法美三个国家,因此排除了A、C选项。《南京条约》只与英国,《北京条约》没有美国,而是俄国。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天津条约》
7.B
【解析】
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北京,洗劫并焚毁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A不对,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没有攻入北京;C不对,甲午战争时期日军没有攻入北京;D不对,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侵略军攻入北京,但与题干意思不符。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名师点睛】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有“万园之园”之称。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史。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及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设计的时间是1792年,火车是1814年发明的,因此排除A选项。京剧的产生是在1790年徽班进京之后发生的事情,当时的京剧并未最终形成,马嘎尔尼不可能在北京观看京剧,排除B选项。D是1842年以后的事,故选C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前期的中国和世界
【名师点睛】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
( http: / / www.21cnjy.com )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班”,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调),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与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9.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朝贡体制厚往薄来,条约体制属于不平等条约,故D正确。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过于绝对,故A排除。鸦片战争以后,晚清、民国政府均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故B排除。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关系也是不平等的,故C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综合材料“拱手而让他人”“输此巨款”“设机造货”信息得知,“新约”涉及割地、赔款、开办工厂等内容。《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但该地并非“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没有割地的内容,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日本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虽有赔款,但不涉及割地、开办工厂等内容,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说明其目的是想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故A项错误;题干中“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体现出其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故B项正确;题干中“免去外国进口关税”说明其并未维护国家主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民族工业,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近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故A正确,排除。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只能说明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不能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1926年的“革命”一词大增,这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故C正确,排除。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故D正确,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背景影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
13.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列强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正确。《南京条约》,不符合“行灭国之实”,故A排除。《北京条约》,也没有使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排除。《马关条约》,也没有使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的近代化产物,它的参战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故A正确。战争由朝鲜引发,不能决定战争的近代意义,故B排除。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不是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故C排除。《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属于战争的影响,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
15.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英约内的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 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在长江流域,打击了列强侵略势力,故“这一乱事”应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故A正确。虎门销烟,不在长江流域,故B排除。义和团运动,主要在北方,故C排除。辛亥革命,没有遭到英国的干涉,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影响
16.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泰西公法,于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之国设领事官, 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D正确。这出现于《南京条约》附件,是《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故A排除。它是指领事官行使司法管辖权,故B排除。它体现当时国际法中主权不平等,故C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17.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
( http: / / www.21cnjy.com )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晚清南方各省地方权力较大,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态度,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东南督抚认清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故B排除。东南互保运动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基本肯定,过于绝对,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藩蓠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咸丰帝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故B正确。力争清朝大国地位,没有突出统治者的外交意识落后,故A排除。积极维护国家主权,不等于外交的闭塞,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对外软弱妥协,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1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中“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可知因中国近代长时期受列强侵略,民众激起对洋人的仇恨,出现了盲目统统排外的情绪,这是不理智的思想。结合史实,比较符合义和团运动时期的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憎恨洋人的情形。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选项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21.
(1)(8分)①第一次工业革命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商品输出
④资本输出
⑤占有殖民地
⑥协定关税
⑦允许设厂
⑧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2)(3分)军队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海防废弛;领导者的战略失误;清政府的腐败。
(3)(4分)发动侵略战争、细菌战毒气战、大屠杀、扶植傀儡政权、进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答出任意4点即可)
(4)(5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史料论证观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属于填写表格,依据所学的知识从两次工业革命的角度填写;条约的内容结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作答。注意关键点的把握。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论证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中“军品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以及材料三中“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和材料四中“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信息归纳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论证观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五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的信息逐条归纳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史料论证观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原因结合全民族抗战的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角度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