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选择题
1.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2.亚当 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18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3.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加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想法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决定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4.《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发展问题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案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5.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直接导致的革命事件使俄国
A.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很快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出现苏维埃和临时政府政权并存局面
6.1906年日本某杂志刊
( http: / / www.21cnjy.com )登了一篇文章,对该文章的介绍为“此《宣言》作为一工人组织的纲领发表的。该组织起初纯粹是德国工人团体,后来为国际工人团体。而在1848年以前的欧洲政治条件下必然是秘密的团体。”该宣言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7.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恩格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是
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B.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C.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主义目标
D.资本主义调节机制渐趋成熟
8.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C.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9.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A.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10.“(七月事件)起事的士兵和工人到布尔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克总部克舍辛斯卡亚大楼来,是为了得到指示.领导和鼓励;到苏维埃所在地塔夫利达宫去,则是为了提出要求甚至以自己的力量进行威胁。”依据这一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这次起事的矛头一度对准工农苏维埃政府
B.布尔什维克党对这次起事作了周密部署
C.起事的士兵和工农谋求组建新的苏维埃
D.布尔什维克在这次起事问题上一度很被动
11.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开始遭到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人士的普遍反对,党的领导人李可夫、布哈林、加米涅夫等人也纷纷表示不同意列宁的主张。在是否执行提纲的讨论过程中,有许多人离开布尔什维克党而转向孟什维克。(经过列宁的反复做工作)在表决有关这一问题时,118票中有71票赞成。可见,《四月提纲》
A.直接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B.导致党内出现重大分歧
C.检验了革命队伍的纯洁性
D.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进程
12.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表明
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
B.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
C.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
D.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
13.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1917年11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这说明
A.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
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持
C.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
D.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
14.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
)
A颁布了《土地法令》
B处死了末代沙皇
C颁布了《和平法令》
D推翻了临时政府
15.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16.《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
A.肯定了马克思在工人运动中的作用
B.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原因
C.阐释了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产生的原因
D.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的历史趋势
1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A.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发展
B.工人阶级斗争的不断发展壮大
C.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的实践
D.人类创造了丰富的优秀文化成果
18.列宁曾说:“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俄国(
)
A.已经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决定武装起义
C.布尔什维克党还未获得民众支持
D.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在1864年建立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工人协会即通常所称的第一国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一团体接受了马克思关于无产者为了以社会主义方式改革社会而夺取政权的纲领。它以自己的宣传工作和参加各种罢工的行动引起了很大的注意……1889年,社会党国际即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这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当时已出现的各国社会党都加入了该组织。第二国际迅速发展,到1914年,它由27个国家的社会党组成,共拥有1200万工人成员。不过,注意到以下这点是很重要的:就其学说和行动而言,第二国际比第一国际温和得多……
并非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愿意跟着修正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他们当中有些人忠实于他们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的东西,所以,大部分社会党分裂成“正统”派和“修正主义”派。不过,修正主义更适合时代趋向,通常控制着他们各自的政党。确实,他们能组织强大的工会运动,能在选举竞争中赢得数百万张选票。事实上,到1914年,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社会党已在各自的国民议会中比其他任何政党拥有更多的席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20.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 根据材料一的理解,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严禁照抄材料)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哪几种观点 作者认为亨廷顿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试以史实论证作者观点。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17年俄国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具有进步性,故D正确。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不是“第一次成为共和国”,故A排除。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属于十月革命,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故C排除。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
2.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故B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属于理论,不是实践,故A排除。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最早的实践,故C排除。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故D排除。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的能力,加米涅夫的这番言论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没有结束,之所以他因此说列宁是错的,是因为列宁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了,因为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所以C符合题意。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
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因此选B,A与事实不符,C应是指中国改革开放,D说法错误,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
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知识的能力,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的信息说明是十月革命中二次革命,此次事件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D项正确。
考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能力,此《宣言》作为一工人组织的纲领发表的。该组织起初纯粹是德国工人团体,后来为国际工人团体。而在1848年以前的欧洲政治条件下必然是秘密的团体。的信息中包含工人运动,说明是《共产党宣言》,故C项正确。
考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
7.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已经不那样明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可知是时代发展了,形势变化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了缓和矛盾调整了统治政策,D正确;A放弃错误;C至今也没实现;B不符合史实。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理论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的观点是临时政府没有真正认识人民的力量,没有满足群众的急切要求,是终被推翻,当时人民的迫切要求是生存与和平,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与和平法令,满足了人民的要求,C项正确。A选项错误,二月革命已经解决封建问题;B选项说法错误,临时政府掌握着权力;D选项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变化,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不断的完善代议制度,从而使马克思误认为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夺权的目的,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无产阶级要想夺权还必须要靠暴力革命,选C。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不是工人阶级力量强大以及无产阶级政党成熟,和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而和工业革命无关,A、B、D是均不能选的。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1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能力。从材料“是为了得到指示.领导和鼓励”“则是为了提出要求甚至以自己的力量进行威胁”中可以看出,在七月事件这个问题上,布尔什维克一度很被动,故D项正确,B项错误;A项错误,这次起事的矛头一度对准临时政府;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七月事件
【名师点睛】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1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一开始遭到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人士的普遍反对……在是否执行提纲的讨论过程中,有许多人离开布尔什维克党而转向孟什维克。(经过列宁的反复做工作)在表决有关这一问题时,118票中有71票赞成”可以看出布尔什维克内部出现了分歧,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
解放人
类的阳光大道·俄国的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12.B
【解析】
试题分析:伴随着工业革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暴露,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尖锐对立,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产生;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A项材料只能说明西方学者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合理成分,但并不能说明其肯定的态度。C、D两项与材料没有关系。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信息“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
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
表明新建立的苏维埃政府主要支
持者是工人、士兵,而不是农民。
故选
A。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
解放人类的阳关大道·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革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质取决于革命的任务,新民主主义民主革命在俄国而言其任务主要在于反封建,《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目的是消灭俄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故A项正确;
B项是二月革命,排除;C、D两项与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无关,故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土地法令》
【名师点睛】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15.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而非十月革命,所以和十月革命密切相关的ABC选项均是不能选的,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而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即在论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1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并没有体现马克思在工人运动中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产生原因,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且不是主观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 对立 阶级觉悟 对抗 等可知,其所重点阐述的是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产生的原因,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的历史趋势,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
1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掌握能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的反映。A选项是从经济角度的分析;B选项是阶级角度;C选项是社会实践;D选项是思想文化角度。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
1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进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月事件”
,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及的是“七月事件”
,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项正确;A项发生在十月革命开始之后,排除;B项错误,先前的二月革命就是武装起义;C项结论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来,排除。故选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的进程·“七月事件”
19.(1)工业革命不仅使各国工人数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增,资本家为了积累资本而压榨工人,导致劳资矛盾突出,工人运动蓬勃兴起,而且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各国工人逐渐联合起来,开展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工人中开展了大量工作。
(2)第二国际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各国社会党的上级领导机构,不可能有效控制各国社会党内部的修正主义;第二国际的学说和行动比第一国际温和得多,并不十分强调阶级斗争和武装斗争;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家主要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来提高利润,工人的经济待遇得到较大的改善,斗争性也相应减弱;资本主义各国的民主政治得到很大的发展,工人政党不仅取得了合法地位,而且可以通过参加竞选参加到国家政权之中,普通工人的政治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问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小。可以结合所学从(1)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德、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工业蓬勃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2)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工人组织不断涌现,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又重新高涨起来.(3)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思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活动,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奠定了基础任意俩个角度回答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的能力。由“1889年,社会党国际即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这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当时已出现的各国社会党都加入了该组织”可以分析出第二国际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并不是各国社会党的上级领导机构,不可能有效控制各国社会党内部的修正主义;由“不过,注意到以下这点是很重要的:就其学说和行动而言,第二国际比第一国际温和得多……”可以看出第二国际的学说和行动比第一国际温和得多,并不十分强调阶级斗争和武装斗争;另外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人的经济待遇得到较大的改善,斗争性也相应减弱;资本主义各国的民主政治得到很大的发展角度回答。
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背景及发展
20.
(1)十月革命,建立了与资本主义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措施: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立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美国措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关贸总协定。
(2)表现:冷战双方队伍扩大;冷战突破了欧洲的范围,向亚洲和拉丁美洲扩展;美国把禁运和制裁作为手段;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
(3)两种观点:亨廷顿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作者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国家利益。
实质:遏制潜在对手,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论证:冷战结束后,为维护本国利益,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这都证明了国家利益是冲突的主要因素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17年苏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根据材料“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概括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在经济上采取的举措。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北约的成员因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
5个”“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中概括归纳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能力。从材料“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冢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可以看出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两种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亨廷顿观点的实质。
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俄国十月革命·意义;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美苏争锋·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