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
分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体会红军的长征精神。
3.
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学习过程】(相信自己,我就是最棒的!)
一、自主学习: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
①时间:
年
月
日;
②领导人:
、
、
、
等人;
③结果:占领
,起义取得了胜利。乘胜向
进军,但最终遭遇失败。
④意义:打响了反抗
反动统治的
,揭开了中国共产党
的序幕。
2.八七会议
①时间:
年
月
日;
②地点:
;
③内容:确立了开展
和
的总方针;决定派
到
领导秋收起义。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秋收起义
①时间:
年
月
日;②地点:
;③领导人:
④结果:由于
,
,起义军损失严重,被迫转移到敌人
、群众基础好的
去。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1月到1928年一二月间,工农革命军攻下江西宁冈地区的三个县城,组建了工农兵政府,以
为中心的
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了。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湖南起义的农民武装到达
,与
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毛泽东、朱德将军队改编为中国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
武装斗争,创建
,建立农村
的开始。
(三)红军长征
原因:第
次
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过程:1.开始:1934年10月从福建
、
和江西
、
出发。
2.初期受挫:中央红军突破了敌人的
封锁线,渡过
,但损失过半。1935年1月,红军夺取贵州北部重镇
。
3.历史转折:遵义会议
①时间:
年
月;②地点:遵义
③内容:会议结束了
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
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④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中国
,是党的历史上
的转折点。
4.后期突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四渡
,抢渡
,冲出了国民党军队的
,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接着,红军英勇北上,强渡
,飞夺
,翻越
,越过
。
5.长征胜利:
年10月,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
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
的企图,保存了
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
二、合作探究:
1.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到井冈山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2.红军长征途中体现了怎样的伟大精神?
三、自悟自得: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感想或认识?
四、课堂检测:
1.我们的军队诞生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之中,又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今天他们又奋战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我们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八一”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
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
)
A.瑞金-遵义-会宁-泸定桥
B.瑞金-泸定桥-遵义-会宁
C.瑞金-遵义-泸定桥-会宁
D.瑞金-会宁-泸定桥-遵义
4、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描述的重大事件是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是
。
(3)“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
。
(4)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何为长征精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