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21:21:32

文档简介

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发展基本进程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了解长征的行军路线,并结合图示讲述中国工农红军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和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过程与方法:
1、以凤凰涅槃和学生熟悉的《七律·长征》的歌曲导入新课,同时将《长征组歌》中的部分诗歌加入教学之中,加强历史与语文学科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了解长征的行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红军指战员,在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你想对党中央提一些什么建议?”,引导学生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4、通过对诗歌、图片、影视资料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和感受长征的艰难险阻,并通过长征的艰辛历程,引导学生分析长征精神,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5、通过完成当堂练习,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民主革命历程的艰难和曲折,革命先辈们坚定地共产主义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
2、引导学生学习红军一往无前、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悟“长征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使学生把“长征精神”上升到能够指导现实生活的理性认识的高度。
2重点难点
重点:“长征精神”。本课设计将长征的过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感悟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后战略转移的直面挫折的精神;遵义会议纠正错误思想、确定正确路线的知过必改的精神;整个长征过程中团结进取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将这些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
难点: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于是本课采取设置情境,请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红军指战员,在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你想对党中央提一些什么建议?”,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得出此时中共中央急需纠正错误,确定正确领导,从而让学生清楚地遵义会议的内容,然后对遵义会议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清楚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3教学反思
在云大附中历史组所有教师,尤其是李雪萍老师的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对《涅槃之长征》的教学任务。在此次教学结束之后,对于本课中的很多地方颇有感悟,现将对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扣“涅槃”这一主题,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贯穿始终。尤其是在对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集体主义这样一些学生觉得空泛难懂的部分加以细化,从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的分析中,得出直面挫折、知过必改、团结进取、坚持不懈,这样一些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能够运用到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精神,成功地对“长征精神”进行“接地气”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对于长征,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已有的知识基本是散乱的。于是,我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的运用,一方面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也将学生零散的知识点串连并加以巩固,真正完成了本课历史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
3、将《七律·长征》、《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等学生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的诗歌,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既加强了历史和语文学科的关联,又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更容易理解长征这一历史事件。
4、将一系列图片、视频、文献资料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的直接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
5、将本课的主要教学过程放在对长征过程的学习,但并不是面面俱到,主要将重点放在遵义会议和过雪山草地的部分,详略得当。
6、对于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从教材上,学生能很容易的找到这两项内容,但是却并不能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置情境请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红军的一位指战员,在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的惨重损失之后,你想对党中央提一些什么建议?”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够通过向党中央提建议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此时中共中央急待解决的是领导思想错误的问题,从而突破遵义会议内容的难点。然后又通过对遵义会议前后的变化做出对比,让学生能够理解遵义会议的转折作用,突破了遵义会议意义的难点。
7、让学生来讲述他们所知道的红军长征中感人的小故事,以同学讲述的方式比教师讲解更能打动学生,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更自然的让学生认识长征的艰辛。
8、设置模拟场景,请学生根据所给条件来做游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请参加游戏的同学来谈感受,自然而然得出团结合作的道理,让德育教育自然进行。
9、在教学过程中将随堂练习放在课堂上进行,既能在第一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又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
二、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本身就不太积极,加上对于第一次在录播教室中上课,学生感到有些拘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更愿意全班一起“大合唱”。这样的情况是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疏导不够,没有及时对学生的紧张情绪进行疏导而造成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好地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弱、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参与课堂。
总之,每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课、公开课,都使我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我会将每一次的收获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力争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作为历史课程这样一个极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在每一课的教学中,都要更好地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为每一位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以凤凰涅槃的传说引出中国革命的浴火重生,引出红军长征。
播放歌曲《七律·长征》,引发学生的共鸣,初步感受长征的不易,引出第一部分长征的历史背景。
对神话故事充满兴趣,同时对语文课所学的《七律·长征》产生共鸣。
活动2【讲授】长征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长征的历史背景
以提问方式复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展示五次反“围剿”的概况表格,并讲述前四次反“围剿”的情况,请学生阅读教材并找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指出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引导学生分析,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巨大挫折,中共中央和红军选择主动放弃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所展现出的面对挫折的精神,同时谈谈学生自己遇到的一些挫折。
引出第二部分红军长征的过程。
根据老师提问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阅读教科书找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在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指挥。
分析得出红军拥有直面挫折的精神,谈谈自己面对挫折时的感受。
活动3【讲授】长征的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长征的过程
请学生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要完成p81参与园地第2题的内容。
引导学生使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以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为主,明确红军长征出发和初期受挫的情况。
设置情境:“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红军指战员,在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你想对党中央提一些什么建议?”通过讨论,明确遵义会议的内容。
对比遵义会议前后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意义。
从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感悟中共中央在面临挫折时,不仅能够直面挫折,同时还能够分析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加以修正,同时请学生结合刚才所谈的自己的挫折,明确这样知过必改的精神也是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制胜法宝。
展示《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诗歌,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简要讲解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基本过程。
展示泸定桥的图片,并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影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中军事上的艰难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引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过程,展示《过雪山草地》的诗歌和图片,请同学说说自己了解的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感人小故事,思考:红军在长征途中会遭遇哪些艰难险阻?
通过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红军长征中遭遇了军事艰苦、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极端困难的三大主要困难,并结合图片补充关于自然条件恶劣和生活极端困难的相关情况。
设问:面对难关,红军如何能够渡过?组织学生做小游戏,模拟红军过草地的场景,请同学分析全队都能顺利通过草地的原因。根据学生对游戏结果和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遇到困难,需要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精神,并将这样的精神更好地运用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明确红军两次胜利会师的地点和基本情况,明确会宁会师是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回归之前的练习,请学生来订正答案。
引出第三部分,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找到题目,此后随着教学进度补充完成。
结合教材内容和地图,了解长征初期情况。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表达意见,落实教材上关于遵义会议的内容。
跟随老师分析并在教材上落实遵义会议的意义。
结合刚才所谈的遇到挫折的情况,明确不仅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还要向红军一样拥有知过必改的精神,学会如何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全班齐声朗读诗歌,在地图上落实相关过程。
认真观看,感受红军在长征中经历的军事上的艰苦。
地图上落实知识点,个别同学朗读诗歌和讲述小故事,结合诗歌、图片和同学讲的小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
按照要求完成游戏并谈感受,从中得出红军拥有团结进取的精神。
结合教材内容和地图,了解吴起镇会师和会宁会师的基本情况。
回答练习答案。
活动4【讲授】长征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长征的历史意义
以美国学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对长征的评价,从“求生存”、“避开蒋介石的魔爪”、“危在旦夕”几个关键词,分析红军长征的意义。
展示长征中的数字,再次带领学生感悟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辛万苦,从中可以看出红军面对一次次的困难都坚持咬牙挺过,引导学生分析长征中所展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将这样的精神更好地运用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展示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评价,明确长征精神的内容是:一往无前、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而这些精神并不是空话,学生今天分析出的红军直面挫折、知过必改、团结进取、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是长征精神的体现,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将这样的精神加以运用,同时最终点题,激励学生突破自己人生中一次次的难关,实现一次次的涅槃。
分析材料,论从史出,并在教材上落实知识点。
从一系列数字中再次感受长征的艰辛,并得出长征之所以能够获得胜利,是战士们坚持不懈的结果。
通过长征精神来思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受到激励和鼓舞。
课件30张PPT。涅 槃之 长 征
毛泽东(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一、 的历史背景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一、 的历史背景直面挫折涅 槃之参与园地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有关中央
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地名。 从福建______、 ______和江西______、
______出发,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
______,夺取______,召开会议,四渡
_________,抢渡_______,强渡_______,
飞夺_______,翻越_________,穿过一望无
际的草地,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________。中









图1934.10,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血


江血染十里溪,
三年不食湘江鱼,
河底遍尸体。
——陈靖《湘水黔山》二、 的过程中









图1935.1,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召开遵义会议二、 的过程情景设置:如果你是当时红军的一位指战员,在
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突破
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的惨重损失之
后,你想对党中央提一些什么建议?王稼祥遵义会议后的红军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周恩来二、 的过程会议内容:
①结束了“左”
倾冒险主义在中
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毛泽东
在中共中央和红
军的领导地位。“左”倾错误指挥,
损失惨重,濒临绝境
开启了长征胜利和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纠正错误思想
确定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前遵义会议后二、 的过程会议意义: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直面挫折知过必改涅 槃之《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四渡赤水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抢渡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二、 的过程飞夺泸定桥二、 的过程飞夺泸定桥二、 的过程中









图《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二、 的过程★试想一下,红军在长征途中会
遭遇哪些艰难险阻?◆军事艰苦
◆自然条件恶劣
◆生活极端困难二、 的过程冲破
万难二、 的过程小游戏场景设置:后有国民党追兵,周围都是沼泽,
只有踩在木板上面才是安全的。
成功条件:全队三人全部通过才算成功。模拟场景:红军过草地直面挫折知过必改团结进取涅 槃之1935.10,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中









图1936.10,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参与园地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有关中央
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地名。 从福建______、 ______和江西______、
______出发,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
______,夺取______,召开会议,四渡
_________,抢渡_______,强渡_______,
飞夺_______,翻越_________,穿过一望无
际的草地,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________。长汀 宁化 于都 瑞金 湘江 遵义 赤水河 大渡河 金沙江 泸定桥 大雪山 吴起镇 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
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
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
战斗……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
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二、 的历史意义长征意义:
①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
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的数字翻过大山18座(其中5座终年积雪)红军将领平均年龄25岁历时368天,休息44天行程25000里,日行军74里,365里休整一次渡过主要江河24条经过11个省,占领62个城,突破10支部队二、 的历史意义直面挫折知过必改团结进取坚持不懈涅 槃之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
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
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束。
——毛泽东长征精神一往无前、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二、 的历史意义直面挫折知过必改团结进取坚持不懈长征精神涅 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