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21:2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能力方面:(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3)探究中共竭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2)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区级中学,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不多。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2、
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展示多媒体,这是沈阳的九一八事变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每年的9月18日,沈阳市都要鸣响警报,告戒人们国耻不能忘。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本节课的内容,回答
1、九一八事变背景、如何爆发?
2、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3.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结果怎样?
4、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及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是什么?
5、西安事变的爆发及爆发后的复杂形势、结果和意义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背景
A.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
B.世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下的日本,为了摆脱危机,加紧准备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C.国内蒋介石全力剿共给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2.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3.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4.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5.结果:几十万东北军撤入关内,东北三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部沦陷。
6.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未撤走的东北军和东北人民自发组成。
抗日游击队: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将军和赵一曼同志到东北组建。
7.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
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
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官兵组成抗日义勇军进行顽强抵抗。
中共坚决主张对日抗战。
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
二、西安事变(1936、12、12)
1、西安事变的爆发: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3.西安事变的结果: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的意义
(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2)它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前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走向合作抗日的标志。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中共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2、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表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2)
活动4【练习】拓展练习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或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请提出来打家共同讨论解决。
2、练习册本节课材料分析题
活动5【测试】小结
一、九

八事变(1931、9、18)
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二、西安事变(1936、12、12)
1、西安事变的爆发的时间、人物、原因及影响。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中共提出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2、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