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八年级历上册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 八年级历上册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21: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二十四史”是对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合称,清朝乾隆帝皇帝钦定其目。1921年,北洋政府又批准新增“一史”,合称“二十五史”。这里新增“一史”是指(

A.《史记》
B.《汉书》    C.《新元史》
D.《明史》
2.19世纪中后期,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需求   B.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实用性人才
C.这批新式学堂均由维新派兴办    D.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3.废除沿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是在(

A、明朝
B、清朝   C、中华民国
D、解放后
4.下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5.同学们经常查阅的《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A.京师同文馆
B.《申报》报社
C.《民报》报社
D.商务印书馆
6.侯德榜为中国近代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他,曾经发行了一枚以其肖像为题材的邮票。他的最主要成就是
A、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 B、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C、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制碱法 D、研制了“两弹一星”
7.“科举考生看榜图”这样的场景最终消失于
A、1903年
 B、1905
年    C、1911

D、1912年
8.下列对画家徐悲鸿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绘画艺术上学贯中西,有独到成就
B.
他笔下的马深沉浑厚、傲骨嶙峋
C.
他以寓言故事为题材的《奔马图》,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打败日寇的信念
D.
他将举办画展的全部收入捐给祖国,资助抗战
9.下列事件与詹天佑有关的是
(
)
A.
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
B.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C.负责主持唐胥铁路的筑路工程
D.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主持筑路工程
10.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
)
A.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11.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申报》
B、商务印书馆
C、《民报》
D、中华书局
12.“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A、《天演论》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制碱》
13.《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这首歌的词作者是(

A.左宗棠
B.冼星海
C.聂耳
D.李宗仁
14.李克强总理今年4月到福州三坊七巷参观严复故居。以下属于严复的译著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狂人日记》
D.《新青年》
15.1905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废除了在我国延续1300多年的哪一项制度(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度
16.1872年,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学习,为日后创造铁路建设的突出成就奠定了基础,詹天佑赴美留学,与哪一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詹天佑——《制碱》    B.侯德榜——京张铁路
C.袁隆平——两弹元勋    D.魏源——《海国图志》
18.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被引入到中国。它最初被用于哪一方面
A.传播新闻报道
B.方便商品贸易
C.传递军事政治信息
D.方便亲友间的联系
第II卷(非选择题)
19.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革。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请概括指出它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中国近代前期,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重要的运动,请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3)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近代前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贡献
主持设计和施工京张铁路
侯德榜
译著《天演论》,传播西方进步观点
(4)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你认为其根源是什么?
20.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文忠公”是谁?受他影响,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一书,编写的目的是?
(2)材料二中的“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
“复‘提出的进步观点有?
(3)材料三中“中日和约”是指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材料五中的“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21.如图,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甲图的作者是谁?他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指出乙图和丙图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分别体现了哪两个派别的救国方案?
(3)以丁图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什么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4)概括指出以上图片所反映思想的共同点。从甲图到丁图可以看出救国救民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2.图说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一作者编著该书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后来哪一派别实践了这一主张?
(2)图二是谁的译著?请推断他是哪一政治派别的代表
(3)图三人物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他开创的中国的革命道路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D 6.C 7.B 8.C 9.D 10.A 11.B 12.C
13.B 14.B 15.A 16.A 17.D 18.C
19.(1)洋务运动。探索: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2)戊戌变法:在当时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革。(答对其中一点即可)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
人物
贡献
詹天佑
发明“侯氏制碱法”
严复
(4)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林则徐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马关条约》。
(4)民主、科学
;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意思对即可)。
(5)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
21.(1)
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乙图:维新变法思想或君主立宪;丙图: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3)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
影响: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4)共同点:向西方学习   变化:学习技术—学习制度—学习思想文化
22.
(1)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
(2)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