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诗四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2 22:2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0张PPT。归园田居
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作者简介:
著作《饮酒》 《拟古》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划分节奏,朗读诗歌。归 园 田 居(3)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按节奏读: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写作背景 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精彩赏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衣裳沾湿了不值得惋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心愿就行了。 体现出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现实中失去自我。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
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写作特色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品味诗歌:内容:种豆→收获稀少,耕作辛劳感情:意愿 →辞官归隐,远离污浊语言特色: 平谈自然,真挚醇美总结:作者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辛勤劳作而心情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抒发了他辞官归隐,远离污浊的愿望。使至塞上王维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宗称王维是“天宝中诗名冠代”人物。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意味着王维被排挤出朝廷。此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诵读诗歌,感受诗意。使 至 塞 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天的上空。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明确: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品味佳句:大 漠 孤 烟 直长 河 落 日 圆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空间阔大——层次丰富——鲜明优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总结: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渡荆门送别 李白 李白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世的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 诗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宋魏庆之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其有“诗鬼”之称。
渡 荆 门 送 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乘一只小船远去荆门之外,来到楚国漫游。青山随着平原的伸展消失,江水在辽阔的原野上东流。月亮映在水中,好象天上飞下的明镜,云霞变幻,就像海市蜃楼。更爱来自故乡的江水,不远万里送我这一叶小舟。
李白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根据什么得此结论?从家乡来,到楚国去。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可证。
哪几句写所见到的景色?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壮阔雄奇题目是“渡荆门送别”,却没写谁送别谁。你认为是谁送谁呢?故乡的水送别作者。
另有朋友送别作者。你赞同那个?√“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采用什么手法?含有什么感情?拟人手法,故乡的水送我来楚国。
含有怀念故乡的感情。
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颔联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衡的万里长江图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尾联抒发了思乡深情"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颈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远景俯视仰视 渡荆门送别近景叙事抒情写景拟人对偶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以清新飘逸的笔触描绘了沿长江顺流而下所见到的景象,抒发了初入平原的喜悦心情,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简斋集》。 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尤为宏壮雄丽。图景欣赏图景欣赏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登岳阳楼 陈与义
巍巍岳阳楼 矗立在 洞庭之东,长江之西 ,夕阳黄昏 ,没有晚风卷起 楼阁上的旌旗 .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 在这里分开, 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群山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 ,我奔波三年 ,行程万里 ,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登楼凭吊古人 ,我自己已是 两鬓如霜, 看着远山的古树 ,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写举目所见。
“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老木苍波”: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问题研究从本诗看陈与义的律诗风格 陈与义诗宗杜甫,特别是他的律诗,明显地表现出老杜的特点,可谓神形兼备。 他和杜甫一样,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
描写议论。 其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抒情之豪迈超绝,音韵之响亮,偶对之工巧,都多有相似之处。 他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注意从切身
的感受出发,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加以创新,自成一格。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比较阅读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比较阅读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归园田居》:抒发了诗人不愿再混迹污浊的官场,而归园田居以求返璞归真的情感。中心思想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中心思想揣摸诗中感情:想到被排挤出朝庭之外
——苦闷抑郁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感慨赞美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的长江南岸楚地广阔无际的原野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更爱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平原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朗读:jīngxǐyǐ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注释: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缓慢 瓜分 徘徊 靠着 高处 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