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临安春雨初霁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5 09:00:18

文档简介

临安春雨初霁 学案(学生版)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1、背景: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赋闲了五年。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2、“素衣莫起风尘叹”: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陆游这里反用其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学会读诗
1、知人论世:陆游,字_______,南宋著名_______诗人。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全诗内容,从题材划分本诗属于________。www.21-cn-jy.com
3、根据材料和主题区别,试着给诗歌分层。其中,表达主题的是_____联,属于材料的是_______联。诗人通过叙写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感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逐联导读
首联:面对世态人情,诗人发出感叹“__________”,可以看出世态如__________________。世情既然如此,何必出来做官呢?所以,下一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内心的_________。
颔联: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所提的客居生活来写,诗人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颈联:在______的春光中,诗人又做了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好体会:从表面看,这两联写出了诗人客居生活的_______,这和首联所表达的情感形成了_______。由此可知,诗人实际上认为这种客居生活是____________的。21·世纪*教育网
尾联:第一句借用典故反用其意,诗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好好想想:身为爱国诗人,回家是诗人的本愿吗?在此,又为何想回家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前三联)。此时,诗人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5、读懂了吗?试着用散文语言复述这首诗的内容。
二、举手提问
读完“学会读诗”的参考答案,你还有哪些疑问,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吧。
三、背诵这首诗。
课外有时间的了解一下陆游吧。
【诗意解读】
矮纸斜行闲作草
那天看到汪曾祺的《矮纸集》,我就在想,嗯,老汪八成和我一样,喜欢放翁先生的《临安春雨初霁》,诗里有两句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一直喜欢这两句。也许,更多的人知道的是此联的前两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现在正是这样一个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时节。 昨夜一场春雨淋漓,晨起赶着去上班,楼下小花园里土膏微润,垂柳纷拂。那垂柳,已过了黄绿眉眼的时节,正是二八佳人绿雾云鬟,不复当年黄毛丫头模样。 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要的就是一颗“静宁的心”,我也很想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可是真的不容易。 今日周一,地铁站里人潮汹涌如浪,每个人都是匆匆奔向自己的目的地。 上班高峰时间,由浦西到浦东上班的白领们,衣着入时,行色匆匆。千千万万的人们同时通过那条长长的甬道,万千脚步同时踏出,发出巨大“訇訇訇訇”的回声。实在是令人震撼的一种壮观。 有歌子唱,在人潮汹涌的都市寻找内心完美的自我。而我知道,在这样的哗然人海里,在这样的仆仆红尘中,真的要让自己的心保持一种静怡蔼然的状态,真的是非常不易。 就像前面说的放翁先生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也许绝多的人们会认为,这是放翁先生描述的一种怡然自乐的生活状态。 其实不然。 兴许你要撇撇嘴——拿一支狼毫小笔,在小纸片上斜斜地写上几个草书,在春阳笼罩的小窗边,看着茶杯边沿细小的泡沫明明灭灭,再轻轻吹一吹,呷一口——多自在的日子,神仙不过如此啊。 可是这是你看到的表面。 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前两句说,世味年来薄如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放翁先生半世追求报效国家,却苦于报国无门。 在被金人侵吞国土的情况下,南宋朝廷统治者却不恤民苦地文恬武嬉、浑浑浑噩噩,一派歌舞升平。强烈的忧国忧民心情让放翁夜不能寐,却又无可奈何。 沉痛的心音,可是,谁会听得到? 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面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苟且偷生,客居都城杭州的陆游心情郁闷非常。 在世味薄如纱的喟叹里,在春意深浓的夜里,他却睡不着,小楼一夜听春雨,这不是诗意,是放翁一颗愁苦的忧国之心被叮叮咚咚的春雨声搅得更加凄然。就像李商隐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我们都说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境好美啊,可是,又有谁看到这枯荷听雨的背后,是思念挚友而不得,长夜不寐的一颗孤苦心呢。21cnjy.com
课堂检测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写出了江南春光什么样的特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直击高考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2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21教育网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21·cn·jy·com
临安春雨初霁 学案(教师版)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1、背景: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赋闲了五年。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2、“素衣莫起风尘叹”: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陆游这里反用其意。
一、学会读诗
1、知人论世:陆游,字_______,南宋著名_______诗人。
【答案】陆游,字务观,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全诗内容,从题材划分本诗属于________。
【解析】本诗通过叙写自己在临安春雨初晴后的所见所为来抒发情感,所以从题材划分应属叙事抒情诗。
【答案】这首诗的题目是《临安春雨初霁》,意思是临安春雨过后,天气初晴。结合全诗内容,从题材划分本诗属于叙事抒情诗。21教育网
3、根据材料和主题区别,试着给诗歌分层。其中,表达主题的是_____联,属于材料的是_______联。诗人通过叙写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感情。
【解析】主题是诗人的写作目的,即所抒发的情感。材料是表达主题的主要媒介。本诗二三联叙写诗人在京华的所见所为,属于材料部分。一四联点明主题。
【答案】根据材料和主题的区别,其中表达主题是一四联,属于材料的是二三联。诗人通过叙写在京华的所见所为表达对世情的不满、无奈以及思乡的情感。
4、逐联导读
首联:面对世态人情,诗人发出感叹“__________”,可以看出世态如__________________。世情既然如此,何必出来做官呢?所以,下一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内心的_________。 【解析】陆游自淳熙五年被孝宗召见以来,一直未得到重用,家居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所以诗的开头就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把世态人情比作薄纱,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面对世态人情,诗人发出感叹“薄似纱”,可以看出世态如半透明的纱一样薄。世情既然如此浇薄,何必出来做官?所以下一句说:为什么骑了马到京城里来,过这客居寂寞与无聊的生活呢?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内心的不满。1*cnjy*
颔联: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所提的客居生活来写,诗人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有致。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陆游这里写得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答案】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所提的客居生活来写。诗人听到了春雨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2-1-c-n-j-y
颈联:在______的春光中,诗人又做了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春雨杏花塑造的是明艳的春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叙写诗人在明艳的春光中的所作所为。【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作什么呢?“闲作草、戏分茶”。“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好好体会:从表面看,这两联写出了诗人客居生活的_______,这和首联所表达的情感形成了_______。由此可知,诗人实际上认为这种客居生活是____________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首联表达了诗人的不满与无奈,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可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这是多么的无聊而可悲啊!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答案】表面上看,这两联写出了诗人客居生活的闲适恬静,这和首联表达的感情形成了反衬 。由此可知,诗人实际上认为这种客居生活是无聊苦闷的。
尾联:第一句借用典故反用其意,诗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解析】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
【答案】第一句借用典故反用其意,诗人认为自己不会久居京城,因为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好好想想:身为爱国诗人,回家是诗人的本愿吗?在此,又为何想回家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前三联)。此时,诗人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身为爱国诗人,回家本非诗人之愿,“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
【答案】在此,又为何想回家呢?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
此时,诗人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呢?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5、读懂了吗?试着用散文语言复述这首诗的内容。
近年来世态如半透明的纱一样薄。(既然如此)为什么骑了马到京城里来,过这客居寂寞与无聊的生活呢?我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细细品茶。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会身着它赶上清明时节回家。21*cnjy*com
二、举手提问
读完“学会读诗”的参考答案,你还有哪些疑问,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吧。
三、背诵这首诗。
课外有时间的了解一下陆游吧。
【诗意解读】 矮纸斜行闲作草
那天看到汪曾祺的《矮纸集》,我就在想,嗯,老汪八成和我一样,喜欢放翁先生的《临安春雨初霁》,诗里有两句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一直喜欢这两句。也许,更多的人知道的是此联的前两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现在正是这样一个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时节。 昨夜一场春雨淋漓,晨起赶着去上班,楼下小花园里土膏微润,垂柳纷拂。那垂柳,已过了黄绿眉眼的时节,正是二八佳人绿雾云鬟,不复当年黄毛丫头模样。 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要的就是一颗“静宁的心”,我也很想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可是真的不容易。 今日周一,地铁站里人潮汹涌如浪,每个人都是匆匆奔向自己的目的地。 上班高峰时间,由浦西到浦东上班的白领们,衣着入时,行色匆匆。千千万万的人们同时通过那条长长的甬道,万千脚步同时踏出,发出巨大“訇訇訇訇”的回声。实在是令人震撼的一种壮观。 有歌子唱,在人潮汹涌的都市寻找内心完美的自我。而我知道,在这样的哗然人海里,在这样的仆仆红尘中,真的要让自己的心保持一种静怡蔼然的状态,真的是非常不易。 就像前面说的放翁先生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也许绝多的人们会认为,这是放翁先生描述的一种怡然自乐的生活状态。 其实不然。 兴许你要撇撇嘴——拿一支狼毫小笔,在小纸片上斜斜地写上几个草书,在春阳笼罩的小窗边,看着茶杯边沿细小的泡沫明明灭灭,再轻轻吹一吹,呷一口——多自在的日子,神仙不过如此啊。 可是这是你看到的表面。 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前两句说,世味年来薄如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放翁先生半世追求报效国家,却苦于报国无门。 在被金人侵吞国土的情况下,南宋朝廷统治者却不恤民苦地文恬武嬉、浑浑浑噩噩,一派歌舞升平。强烈的忧国忧民心情让放翁夜不能寐,却又无可奈何。 沉痛的心音,可是,谁会听得到? 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面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苟且偷生,客居都城杭州的陆游心情郁闷非常。 在世味薄如纱的喟叹里,在春意深浓的夜里,他却睡不着,小楼一夜听春雨,这不是诗意,是放翁一颗愁苦的忧国之心被叮叮咚咚的春雨声搅得更加凄然。就像李商隐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我们都说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境好美啊,可是,又有谁看到这枯荷听雨的背后,是思念挚友而不得,长夜不寐的一颗孤苦心呢。2·1·c·n·j·y
课堂检测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两句写出了江南春光什么样的特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情景关系,应在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诗歌主题的基础上阐明情景关系:即乐景哀情,对比反衬。21·世纪*教育网
【答案】这两句写出了江南春光的明媚生动。用明媚的春光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的郁闷与惆怅。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此联叙写诗人春雨初霁后的所作所为,“闲”、“戏”两字属点睛之笔,即写出了诗人表面的闲适,又寄托了诗人深重的悲愤。
答案:“闲”、“戏”。“闲”、“戏”写出了客居生活的闲适。无事而写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反衬出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诗人却只能以
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
直击高考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2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第二句中“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的往事,而末句中描写的“新月初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www.21-cn-jy.com
【答案】A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  21*cnjy*com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梁台歌管”“风摇九子铃”都突出“声”,诗句中没有“色”;B项,“横笛闻声”突出“声”,“红旗”“天山雪”突出“色”;C项,茗叶“争白”和腊梅“放红”都突出“色”,诗句中没有声;D项,“留酸软齿牙”是味觉感受,“芭蕉分绿”突出“色”,诗句中没有“声”。www-2-1-cnjy-com
【答案】:B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来源: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内容包括描写的对象和表达的主题两方面,就描写对象而言,《西村》侧重描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就表达的主题而言,《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具有哲理性。21·cn·jy·com
【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