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人教版) (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人教版) (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3 15:4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朝鲜半岛为什么分成2个国家?他们关系怎么样?1948年8月,美国扶植朝鲜半岛南部建立大韩民国。同年9月,苏联扶植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 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的合影。思考:美苏曾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二战之后,战时同盟关系的美苏两国会走向何处? 铁幕
1946年,英
国前首相丘吉尔
访问美国,在富
尔敦发表演说,
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
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
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
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第14课
冷战中对峙美国白宫背景: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居于世界第一二战期间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 在二战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有近1200万人的武装力量。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威望和对世界事务的影响。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全世界都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1947年4月5日杜鲁门的一次演讲杜鲁门演讲说明了是什么?一、冷战政策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也成为“冷战” 即将开始的信号。美国总统哈瑞·杜鲁门“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1、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2、经济方面:马歇尔计划3、军事方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冷战政策的表现 (1)目的: 1、帮助西欧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 (2)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2、控制西欧国家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9年4月,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成北约NATO)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的成立针尖对麦芒。针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苏联针锋相对 经济方面军事方面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组织,总部设于莫斯科。签订《华沙条约》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
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华约的成立 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它成为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欧洲军事集团,标志着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两极格局由此形成但是,在二战后初期,斯大林时期,苏联的主要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与发展经济。但是,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苏联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变化。 美苏开始进入长达近半个世纪争霸时期 二、美苏争霸“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我们只不过存在了42年,再过7年,我们将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当我们赶上你们,从你们身边经过时,我们将向你们挥手。
──赫鲁晓夫1959年在“厨房辩论”中对尼克松说 美攻苏守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 苏攻美守1、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
2、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双方实现
有限缓和1、苏联经济负担沉重
2、美国成为最大债务国,西欧、日本的竞争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123合作共赢动脑筋
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 团结合作,实现共赢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合作共赢”主题的探究任务。【团结合作,实现共赢】
(1)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请写出中国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两次战役。(2分)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猖狂进攻,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一个重要文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个文件的名称是什么?(1分)1)台儿庄战役,(1分)百团大战。(1分) (2)《联合国家宣言》。(1分)【化友为敌,美苏对峙】
(3)二战结束后,美苏由合作转为敌对,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冷战”政策的推行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格局?(1分)(3)杜鲁门主义。(1分)两极格局。(1分) 【感悟历史,获取真谛】
(4)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应该在哪些问题上加强合作?(2分)请你谈谈对“合作共赢”的认识。(1分)4)环境保护(环保);资源利用(能源);打击恐怖活动(反恐);防止核扩散;打击毒品走私;解决贫富悬殊;解决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等。 认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共同维护和平与安全等。 本课中,有一些地方涉及了中国历史,你能叙述一二吗?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战争以美国的失败告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赫鲁晓夫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
(1961年-1963年)第一阶段:德国的分裂表现一: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和250只警犬。柏林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越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墙者被打死。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国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接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柏林墙的演变 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
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古巴导弹危机表现二:1962年美军机拍摄的古巴军事基地地图 赫鲁晓夫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 物
分别是谁?勃列日涅夫尼克松第二阶段:资料:核武器方面
资料:常规武装力量方面
1979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美国深陷越南战争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第三阶段:里根戈尔巴乔夫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星球大战计划美国总统里根于1983年3月提出关于建立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倡议。美国政府于1985年1月4日正式公布。因此项计划扩展到宇宙空间并涉及太空武器。故又称“星球大战计划”。主要内容为:美国将在太空或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激光、粒子束、微波等)武器为主、包括攻击卫星、反弹道导弹的多层综合防御系统,拦截并摧毁袭击美国的战略导弹:美国为实施此项计划,于1984年4月成立战略防御计划局。1993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结束“星球大战计划”后来,双方实现了有限的缓和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也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